“消費者”與“金融消費者”既有著密切聯系又有許多區別。有一種觀點認為“金融消費者”是“消費者”的下位概念,如果持此觀點,則從邏輯上來講,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完全可以適用現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即便“消法”對消費者的保護存在諸多缺憾,所討論的不過是對“消法”的完善與補充。此外,金融消費者之所以在近幾年引起熱議,乃因金融消費具有無形化、專業化、交易雙方地位明顯不平等、主體范圍不明確等特點之故,當其具備如此多傳統消費者不具有的特點時,再將其歸為消費者的子概念實為不合理。因此,筆者更偏向于認為“傳統的消費者在內涵和外延上都無法涵括金融消費者這個新概念”,但仍需進一步明確二者的關系。總體來說,“金融消費者”與“消費者”有著很大的交叉與重復,其本質均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但“金融消費者”是“消費者”在金融領域的延伸,因其行為涉及到金融產品、服務而具備了某些特殊的屬性。比如在主觀方面,其購買金融產品是為獲得經濟收益,而消費者則一般是為滿足生理、心理需求;在客觀方面,其購買金融產品后可能會再次轉售,而消費者則一般將購買的產品消耗掉。易言之,“金融消費者”與“消費者”既有重復又有區別,并非簡單的上下位關系。
當明確了消費者與金融消費者的關系之后,可以將“金融”與“消費者”相結合并輔以金融背景下的特殊要件,即可定義金融消費者。學界對“金融”基本無爭議,因此重點在于厘清“消費者”。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沒有明確“消費者”的含義,只是在第2條中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因此學界大多通過解釋此條款來定義“消費者”。如“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居民”、“為生活消費的需要而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自然人”、“非以營利為目的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人”等等。觀此種種,其關注點可總結為“人的要素和行為的要素”。其中關于“人的要素”留待后文詳述,此處僅討論“行為的要素”。由于實踐中大量存在著游離于消費與投資之間的情形,若以正面方式進行定義,則有可能排除部分行為造成保護的不周延,在域外消費者保護的演進過程中,一些國家也正趨向于采納反向定義方式,如英國《消費者信用法》規定,“消費者是非因自己經營業務而接受……商品或勞務的人”;歐盟1980年《關于合同義務的法律適用公約》認為“消費者是指基于行業或職業之外的目的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私人”;1994年《不公平消費合同條款指令》將消費者定義為“出于非職業目的締結合同的自然人”。因此,以反向方式――“非以營利為目的”來定義更為合理。
要了解更多金融消費相關法律知識,在律霸網上有許多這方面律師,詢問即可獲得專業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標準刑事辯護書范本
2020-12-29公司犯罪法律顧問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6外國人委托國內律師的手續
2021-01-14<交通事故篇> 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并存時,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賠償?(限江蘇范圍)
2020-12-19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如何申請越級強制執行
2021-03-23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煤礦辭退體檢嗎
2021-02-20房主有權采取強制手段收回出租的私房嗎?
2021-02-11嫖娼被抓不能來上班屬于無故曠工嗎
2021-01-11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車被砸了如何找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25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