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人物等名稱均為化名)
【案件回顧一】
陽陽(5歲)和帥-帥(7歲)、丹-丹(6歲)兄妹倆一起玩耍時,不幸溺亡于玉米地旁邊的污水坑。法院審理后認為,此次事故中,作為三個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對孩子負有監護責任,事發前未對孩子進行看管,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污水坑的所有人、責任人和受益人沒有盡到安全防范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定三個孩子的監護人承擔50%,污水坑的責任方共同承擔50%。
【案件回顧二】
全全(12歲)與康-康(14歲)相約外出打球,后被發現命喪蓄水池。法院審理后認為,監護人安全教育及監管不力,對孩子溺亡存在較大過錯。兩少年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行為后果具有相應的認知能力,在事故中也存在一定過錯。蓄水池的所有人對危險性認識不足,在管理上也具有瑕疵,在兩少年的溺亡事故存在過錯。因此,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蓄水池的所有方負擔20%的賠償責任。
【法官說法】
為了保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我國《民法通則》以年齡為標準,將未成年人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中,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十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案例中,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沒有適當履行監護職責,導致孩子們脫離監護溺亡,存在較大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案例一中的三位幼童不滿十周歲,對行為后果不存在過錯與責任承擔問題。案例二中的兩位少年均已滿十周歲,對“危險源”已具備相應的認知能力,在造成自身傷亡的事故也存在一定過錯,應該承擔一定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污水坑”與“蓄水池”的相關責任方對“危險源”重視程度不夠,安全防護措施不嚴,應在過錯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帳追收委托流程是什么
2020-11-24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2021-02-09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車禍死亡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4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原保險與再保險區別在哪里
2021-02-12轉讓土地使用辦理要求都有哪些
2021-01-16有限合伙人可以土地作價入股嗎
2020-12-29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拆遷補償協議能提取公積金嗎
2021-01-31企業拆遷補償標準和方式
2021-02-13公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南寧市征收集體土地及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