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事故死亡賠償金如何計算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根據客觀計算方法,以定型化賠償模式來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具體為:就是一次性賠償20年,死亡賠償是固定的,受害人是 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死亡賠償金賠償的對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齡太小,賠償20年就完了,年齡大一點的就是年齡每增加一歲就減少一年。死亡賠償金采納了系“繼承喪失說”,并非精神撫慰金,其計算公式為:
(1)城鎮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歲以上的為(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2)農村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歲以下為20年(含);60周歲以上:n=(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3)60周歲以下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4)60周歲—75周歲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實際年齡-60)]。
(5)75周歲以上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
二、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四種: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5、故確定賠償時應根據醫療機構的過錯責任大小來劃分:醫療機構負全部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60%-90%;負次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40%;負輕微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
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是賠償責任,還是補償責任。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的時候,當事人可以按照《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醫療糾紛的處理應首先由發生糾紛的醫患雙方遵照事實求是的原則協商處理。只有在協商無法進行發生爭議時,才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醫療事故致死賠償哪些項目和標準
醫療事故賠償的計算公式
醫療事故要賠多少錢,賠償的計算方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31省份最低工資調整具體標準
2020-12-21股權轉讓溢價部分如何交稅
2021-02-14用別人的畫當頭像侵權嗎
2020-11-19擔保合同能獨立存在嗎
2021-02-27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1-01-31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合同有自動續約嗎
2020-12-17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保險合同糾紛代理詞怎么寫
2020-12-29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土地承包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17土地互換糾紛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