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鑒定結論質證技巧有哪些?
一、鑒定機構及鑒定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
進行醫療損害鑒定的鑒定單位以及鑒定人均須具備相應的資質,否則所出具的鑒定意見就是無效的鑒定意見,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二、鑒定人是否簽字、鑒定機構是否蓋章
三、鑒定程序是否合法
可以重點審查是否違反回避規定、專家鑒定組組成。以醫學會進行鑒定為例,根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醫學會應當根據醫療事故爭議所涉及的學科專業,確定專家鑒定組的構成和人數。專家鑒定組組成人數應為3人以上單數。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學科專業的,其中主要學科專業的專家不得少于專家鑒定組成員的二分之一?!比绻麑<医M成員不符合規定,則視為鑒定程序不合法,所出具的鑒定意見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四、鑒定檢材是否真實、完整
鑒定的檢材一般是病歷資料,而病歷資料需要經過法庭質證、認證之后才能作為鑒定依據。如果依據未經質證、認證的病歷進行鑒定,則該鑒定意見可能因鑒定檢材不真實而影響鑒定意見。
五、鑒定意見認定的事實是否與病歷記載的相矛盾,或者認定的事實是否有依據
六、鑒定方法、分析意見是否科學,依據是否充足
在醫療損害鑒定中,鑒定人員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的得出必須具有相應的事實依據和理論依據,而不是主觀臆斷。實務中,可以重點審查鑒定分析意見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診療規范、常規、護理規范,是否存在自相矛盾,是否違背客觀常識等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九條指出審判人員對鑒定人出具的鑒定書,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
1、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稱、委托鑒定的內容;
2、委托鑒定的材料;
3、鑒定的依據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
4、對鑒定過程的說明;
5、明確的鑒定結論;
6、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
7、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
醫療訴訟中關于質證的相關規定
第四十七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并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四十八條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第四十九條 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并經人民法院準許出示復制件或者復制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制件、復制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五十條 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
第五十一條質證按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
(二)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
(三)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人民法院依照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作為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
人民法院依照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出示,聽取當事人意見,并可就調查收集該證據的情況予以說明。
第五十二條案件有兩個以上獨立的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可以逐個出示證據進行質證。
第五十三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并經人民法院許可。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準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并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五十五條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第五十七條 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
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第五十八條 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第五十九條 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
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第六十條 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詢問證人、鑒定人、勘驗人不得使用威脅、侮辱及不適當引導證人的言語和方式。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法院準許其申請的,有關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負擔。
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詢問。
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由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就有案件中的問題進行對質。
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可以對鑒定人進行詢問。
第六十二條 法庭應當將當事人的質證情況記入筆錄,并由當事人核對后簽名或者蓋章。
綜合上面所說的,醫療糾紛鑒定如果當事人不服的話,是有權利質疑,那么當事人就必須要從法律的角度說出問題的說在,這才能讓法院進行重新審理,讓當事人重新進行鑒定,所以,任何事情都得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是否有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內容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程序有哪些
2021-03-01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消費者網購被騙怎么辦
2020-11-19法院民事調解離婚別人會知道嗎
2021-02-24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婚姻自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2-23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委托拍賣合同應當載明什么
2020-12-22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丈夫去世公公的遺產可否繼承
2021-03-06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