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體包括哪些
根據新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九十三條和有關規定,可成為挪用公款罪主體是下面幾類人員:
(一)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家機關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建立起來的中央和地方各級政權機關和管理機關。它包括各級中國共產黨委員會、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等機關,以及各民主黨派的管理機構。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是指在以上這些機關中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職務活動的人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國家干部和公務員。它不包括從事勞務性的人員,如國家機關中的門衛、炊事員、清潔工等勤雜人員和部隊的戰士。
(二)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包括國有獨資公司,國有公司之間參股聯營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為國有公司所控股的公司。國有企業是指國有公司以外的財產所有權歸國家所有的工業、農業、交通業、商品生產經營企業和第三產業。國有事業單位是指國家投資興辦的教育、科研、文化、衛生、體育、新聞、廣播、出版等事業單位,即國家事業單位。國有人民團體是指國家倡導而成立的有利于三個文明建設的群眾組織,如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等組織。在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是指在這些機構中從事組織、領導、經營、管理或履行一定職務的人員。它不包括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在實踐中,常遇到承包人在承包合同期內利用承包職務的便利,挪用承包國有公司、企業范圍內的資金,此情況,承包人能否成為挪用公款罪主體?筆者認為應區別看待:1、職責性承包的承包人,可成為挪用公款罪主體。所謂職責性承包,是指承包人以經營管理經驗、技術從事經營管理活動,在承包期內享有經管財產、人才使用、資金使用(對公務使用)等自主權,按規定上繳利潤,并獲得報酬的承包。其承包的承包人實際是國有公司、企業中主管和經管國家財物的人員,故可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2、風險性承包的承包人,不能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風險性承包,是指承包人以財產作為風險抵押擔保,除按合同規定上繳一定的承包費或管理費外,享有經營的各種權能,執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一旦虧損到期交不出應付資金或財物,則以擔保物作為抵押的承包。其承包,盡管國有公司、企業交給承包人的資金或財物的國有性質不變,但在合同期內允許承包人享有和支配這些公款公物的使用權,挪用這些公款公物,不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
(三)國家機關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這里講的委派,指委任和指派。受委派人員不論委派前是否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不影響其主體資格。在少數非國有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國家機關和國有事業單位為行使管理、監督、指導等職能,有時會委派人員到其中從事公務。其委派在多數情況下,是用于含有國有資產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業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這是因國家機關或國有公司、企業為了對所參與的國有資產行使管理權,而專門在這些企業中委派代表管理國有資產。由此可見,在含有國有資產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業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國家機關或者國有公司、企業委派的工作人員,可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無可非議。但作為這些企業中非國有資產的投資者及其聘用的人員,能否成為挪用公款罪主體?有的認為,含有國有資產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業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生產經營要受國家宏觀調控,甚至有的還納入地方政府或國家計劃,企業的利潤除部分歸非國有投資者外,其它部份歸國有公司、企業和通過納稅等途徑上繳國家財政,其財物具有國有公款公物性質,主管、經管和經手財物的人員實際上也是經有關機關或者國有公司、企業的同意和認可,應屬于國家機關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的人員,故可構成挪用公款犯罪主體。筆者不贊同這些觀點,因為含有國有資產的混合股份制公司、企業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盡管公司、企業的資產含有國有資產,但公司、企業的性質屬于非國有公司、企業;在非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必須經國家機關或者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委派,才成為挪用公款罪主體。混合制公司、企業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非國有資產的投資者及其聘用的人員,不是國家機關或者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的人員,只不過是同意與他們合營。故不能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
(四)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其是指受國家機關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依照法律規定選舉、委托或任命從事經管國有資產或者履行一定職責的工作人員。諸如受委托的臨時稅收代征員、被任命的人民陪審員、選出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等等。這里所謂“依照法律”,是要求程序合法與實體合法。但在實踐中,經常出現不是輕程序,就是輕實體,甚至兩者皆違背的行為時有存在,實際上是一種沒有依照法律的規定非法授權的行為,這種情況下從事公務活動能否可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以實例來闡述,如某縣地稅局委托某村民張×代征該村附近的農業特產稅,張×代征稅7萬余元后,挪用3萬余元參與賭博揮霍殆盡,后無款清退。針對張×是否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張×代征稅收,挪用的稅款屬于公款,但主體資格不符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44條規定:“稅務機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委托有關單位代征少數零星分散的稅收,并發給委托代征證書。受托單位按照代征證書的要求,以稅務機關的名義依法征收稅款。”按此規定,稅務機關委托授權的對象是單位,再由受托單位派人代征稅款,不能直接委托個人,委托張×從事公務不符合法律規定,張×不屬于“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故不能作為挪用公款罪主體。筆者認為,委托行為雖不合法,但張×受托后以稅務機關名義代征稅款,實際是受托經手、管理公款的人員,應注重實際身份,以“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看待,成為挪用公款犯罪主體;不能以委托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即否認其犯罪主體資格,否則不利于懲治腐敗。
以上四類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可單獨構成挪用公款罪,具備挪用公款犯罪主體資格。沒有利用職務之便的以上四類人員和其余所有人員也可以與它們成為共犯,構成挪用公款罪。其根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定:“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使用人與挪用人共謀,指使或參與策劃取得挪用公款的,以挪用公款犯罪的共犯定罪處罰”。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家機關與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體包括哪些”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合同時用人單位收取抵押金、扣押有效證件合法嗎?
2021-02-23第三方環境保護監督實踐之相關法律分析
2020-12-02事業退休人員違法犯罪如何處罰
2021-01-25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立案嗎
2020-12-09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辭職了老板拖工資怎么辦
2020-12-01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怎么取證沒有贍養老人
2020-11-15交通事故認定中止的時效
2020-12-24低保待遇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沒有法條)
2020-11-22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