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成立犯罪中止是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
根據刑法的規定,理論上一般將犯罪中止成立的條件分為:1.時間性,即是指犯罪中止應當在哪一個時間段內才能成立。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犯罪中止的時間界限為“在犯罪過程中”。2.自動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須是行為人在自認為(確信)當時能夠完成犯罪的情況下,基于本人的意志決定而停止犯罪行為,或者主動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3.有效性,是指犯罪人徹底拋棄犯罪意圖,停止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對于上述條件,理論上的共識是,“自動性”不僅是構成犯罪中止的本質特征,而且也是與犯罪預備形態和犯罪未遂形態區別的主要標志。因此,對自動性內涵的界定和對自動性的實際確認,不僅是構造完整的犯罪中止理論的要求,而且也是甄別不同犯罪形態,劃清彼此界限的客觀需要。理解行為人放棄犯罪的自動性,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察:
1.必須是行為人自認為自己當時能夠完成犯罪,是認定自動性的基本前提。中止犯罪是行為人自己認為能夠把犯罪進行到底而自愿不將犯罪進行到底的,這是認定自動性的前提。只要行為人自己認為確有條件、有能力完成犯罪,即使在他人看來不可能完成,或者從客觀上看根本無法完成犯罪的,也不影響自動性的成立。
對于在客觀上根本不具有完成犯罪可能性的案件,應當如何理解放棄犯罪是否出于自愿?我們認為,即使客觀上犯罪根本不可能完成,而他主觀上自認為有可能進行到底而放棄犯罪的,也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如A攜刀去殺B,行至半路悔悟而自動放棄返回家中,即為中止。即使事實上B當天并不在家,去了也不可能實施殺人行為,也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
相反的情況是,如果在一般人看來,或者客觀上是完全可以完成犯罪,但是,行為人卻自認為存在客觀障礙、不能完成犯罪而停止犯罪實施的,則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必須是行為人出于本人的意愿而放棄犯罪,這是自動性特征的實質內容。如果停止犯罪活動不是由于行為人自己的主觀意志,而是遇到了自認為無法克服的物質或心理障礙,犯意發生動搖而停止犯罪活動,則是被迫停止,而不是自動放棄犯罪意志的犯罪中止。這種情況理論上稱為“犯罪中斷”。中斷犯罪是被迫的,不是出于行為人主觀意志而放棄犯罪,這種情況屬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自動性是行為人出于本人意愿而放棄并停止犯罪的,這是自動性的實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治安強制措施有哪些
2020-12-01在什么情況下,軍人婚姻不會受到法律保護
2020-11-21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交通10級傷殘能賠到多少錢
2021-01-20什么是遺贈扶養協議 ?
2020-11-24家庭冷暴力
2021-03-05父母包辦婚姻會長久嗎,有哪些危害
2021-01-11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二審判決書生效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1-17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