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裁決的錢要交稅嗎
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是行政法規稅法規定的義務。法院屬于司法執法。不是行政執法。法院判企業支付工資,企業執行司法程序按判決書支付工資。同時企業又必須執行稅務行政法規,支付工資時代扣個人所得稅。這是企業執行必須執行的兩個法。即執行司法法規和執行行政法規。
不能司法執法代替行政執法。通俗的說就是法院判決支付工資,稅法規定支付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所以有法院和稅務局兩個部門。司法執法和行政執法。不支付工資法院可以判你支付工資。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稅務局執行“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的,由扣繳義務人繳納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以及相應的滯納金或罰款。”
國家稅務總局提示:所以在一次支付數月工資時,要按工資實際所屬月份計征個人所得稅,需經主管機關審核。
《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第十一條也指出:“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的,由扣繳義務人繳納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以及相應的滯納金或罰款。”
勞動仲裁裁決期限有多長
仲裁庭裁決案件,應當自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延期并書面通知當事人,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
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申請人需要補正材料的,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的時間從材料補正之日起計算;
(二)增加、變更仲裁申請的,仲裁期限從受理增加、變更仲裁申請之日起重新計算;
(三)仲裁申請和反申請合并處理的,仲裁期限從受理反申請之日起重新計算;
(四)案件移送管轄的,仲裁期限從接受移送之日起計算;
(五)中止審理期間不計入仲裁期限內;
(六)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另行計算的其他情形的。
因出現案件處理依據不明確而請示有關機構,或者案件處理需要等待工傷認定、傷殘等級鑒定、司法鑒定結論,公告送達以及其他需要中止仲裁審理的客觀情形,經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中止案件審理,并書面通知當事人。中止審理的客觀情形消除后,仲裁庭應當恢復審理。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勞動仲裁裁決的錢要交稅嗎”問題進行的解答,勞動仲裁裁決用人單位支付工資的,工資的賠償是要交稅的,如果是工傷的賠付,不需要交納個稅。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2020-11-27財務保密協議范本
2021-02-02三級醫療事故判定標準
2020-12-27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公司并購和收購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公司股份的隱匿、轉移五個類別
2021-03-24財產保全還需要自己抵押什么嗎
2020-11-28車輛損失險有必要買嗎
2020-11-12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被公司辭退可以拒絕嗎
2020-11-15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