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放棄繼承是繼承人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一種處分行為,會引起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繼承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對此作出特別規定:
一、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時間,應當在繼承開始后至遺產分割前。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并對接受或放棄遺贈作了相應的規定“受遺贈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遺贈?!?/p>
二、放棄繼承的效力,追溯到繼承開始的時間。即繼承人在遺產分割前放棄繼承的,視為其自繼承開始就放棄繼承權;不但對遺產不享有權利,對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不承擔義務,而且對遺產的孳息也不享有權利。
三、放棄繼承一般不允許翻悔。放棄繼承權,是指繼承開始到遺產分割之前的這段時間內,放棄自己已取得的繼承遺產的權利,完全自由地表示自己不愿意處于繼承人的地位。繼承人放棄繼承權,是一種單方面的法律行為,不必經過人民法院的批準或其他繼承人許可。倘若允許撤回,不僅會影響遺產分割的進行,而且不利于繼承關系的穩定,不利于公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遺產處理前或在訴訟進行中,繼承人對放棄繼承翻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提出的具體理由,決定是否承認。遺產處理后,繼承人對放棄繼承翻悔的,不予承認?!?/p>
四、繼承人因不愿履行法定義務,如不想清償被繼承人債務,不愿承擔扶養、撫養、贍養義務等原因而表示放棄繼承的,必然損害他人的利益。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p>
五、被放棄的繼承份額的處理。被放棄的繼承份額就在參加繼承的繼承人中分配。如果表示放棄繼承的是遺囑繼承人,則放棄的份額應當轉歸法定繼承人繼承。如果放棄繼承的是法定繼承人,其應繼承份額由其他法定繼承人按法律規定的繼承順序繼承;如果放棄繼承的是被繼承人的唯一法定繼承人時,被繼承人的遺產歸國家或集體享有。根據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放棄繼承權的人不繼承遺產,通常條件下,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也就可以不負清償的責任。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既不表示接受又未表示放棄時,便推定為放棄接受遺贈。被放棄的遺贈財產,按法定繼承辦理。遺囑人沒有法定繼承人時,即收歸國家或集體組織所有。主動放棄或法定期限屆滿沒有表示接受而實際放棄遺贈的受遺贈人,不再承擔遺贈人所附加的有關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抑郁癥可以被辭退嗎
2020-11-26個人住房貸款條件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2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9監護人要負刑事責任嗎
2020-12-04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