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的通知
內政辦發 〔2010〕23 號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自治區審計廳組織制定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規范投資行為,促進廉政建設和科學決策,更有效地發揮政府投資資金的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政府投資項目是指利用各級政府投資的項目。主要包括:財政性資金(含各級政府債務)投資項目;國家主權外債資金項目;使用各類專項資金項目;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政府投資項目。
第三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以及對項目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采購、供貨、代建、咨詢服務等單位與項目建設有關的財務收支的審計監督,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以下簡稱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竣工決算的真實性、
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項目有關部門應當配合審計機關實施審計監督。項目審批部門應當將批準的項目和計劃以及相關文件抄送本級審計機關。
第六條審計機關應當根據年度項目計劃以及本級人民政府、上級審計機關的要求,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保證質量的原則,確定重點審計范圍,編制年度項目審計計劃。項目的審計監督按照確定的重點范圍和計劃進行。
審計機關確定的重點審計范圍和編制的年度審計計劃應當抄送本級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被審計單位。
審計機關可以對重要事項或者傾向性問題進行專題審計或專項審計調查;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投資項目、政府投資的應急工程項目以及其他重要項目進行同步跟蹤審計,并對決策程序進行監督。
第七條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報送下列資料:
(一)項目立項文件、計劃批準文件和項目概算文件;
(二)項目招標投標文件、評標報告、
合同文本;
(三)項目管理中涉及工程造價的有關資料,包括造價書、工程量計算書、施(竣)工圖、有關計價文件和計價依據,設備材料采購單,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有關指令和會議紀要,工程質量驗收報告等;
(四)銀行開戶資料、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竣工決算報表等財務資料;
(五)與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和竣工決算審計相關的其他資料。
第八條審計機關有權就項目審計事項的相關問題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調查,并取得相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反映情況,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本級審計機關負責人批準,可暫時封存被審計單位可能轉移、隱匿、篡改、毀滅與項目投資活動有關的帳冊資料。
第九條項目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對審計機關審核的工程概算(預算)、結算等結果,應當自審計機關以書面形式通知核對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核對,逾期不核對的視為無異議。
第十條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建設程序和國家基本建設制度的執行情況;
(二)概算的編制、審批、調整和執行情況;
(三)建安工程價款結算情況;
(四)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情況和執行情況;
(五)建設資金的籌集、管理、使用情況;
(六)有關稅費計繳情況;
(七)建設成本核算情況;
(八)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審計的其他情況。
第十一條列入重點審計范圍和年度審計計劃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項目完工后,應當及時向審計機關提出竣工決算審計申請。審計機關接到申請后原則上在2個月內安排審計。
列入年度審計計劃的項目由審計機關組織實施審計。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的專業人員或中介機構參加審計。審計機關對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重大項目完成后應當進行竣工決算審計,經過竣工決算審計后方可辦理竣工驗收手續。
第十二條項目竣工決算審計的主要內容:
(一)本辦法第十一條所列的審計內容;
(二)竣工決算的真實性、合法性;
(三)建設資金節余、分配以及基建收入的來源、分配、上繳和留成使用的真實性、合法性;
(四)項目投資包干指標完成的真實性和包干結余資金分配的合法性;
(五)項目尾工工程和預留資金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審計的其他情況。
第十三條審計機關根據項目特點逐步開展績效審計。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建設目標的實現程度,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項目投資決策的有效性和影響投資效益的因素分析。
第十四條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審計,應當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出具審計報告,依法作出審計決定。
對工程結算中多計工程價款的,審計機關應當責令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予以調整;已簽證多付工程款的,應當責令建設單位限期收回或者直接收繳。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為,依法給予處理、處罰。
項目建設各方違反本辦法規定,拒絕、阻礙審計或者審計調查,拖延提供資料或者提供虛假資料和情況的,由審計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予以處罰,并建議被審計單位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個人應當執行。
第十五條審計機關對下列不屬于審計機關法定處理職權范圍內的問題,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一)違反規劃、土地、
拆遷、招標投標、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
(二)未經國家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審批、核準、備案的;
(三)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招標代理、咨詢服務單位不具備相應資質的;
(四)未有效實施工程質量管理的;
(五)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對發現的需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違法違紀案件線索,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或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作出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審計機關。
第十六條審計機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項目的審計結果。發現重大情況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及上級審計機關報告,并通報本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七條政府投資項目的主管部門及建設單位應當加強項目管理,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審計機關在項目的審計過程中,可以利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有效審核或者審計結論。
第十八條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政府投資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業務水平;應當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逐步建立項目審計信息管理系統。
第十九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準則,保守秘密。
審計人員在審計項目時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
行政訴訟。
第二十一條審計機關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投資項目的審計參照本辦法;使用財政性資金的非國有企業和民間組織投資的項目、其他主體投資的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的項目,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
第二十二條財政部門及財政投資評審機構開展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應當按照財政部《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規定》(財建〔2009〕648號)執行。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由自治區審計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