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規已被《交通銀行擔保業務管理辦法》(發布日期:2002年12月30日 實施日期:2002年12月30日)廢止
交通銀行擔保業務管理辦法
(1995年10月11日 交銀發〔1995〕396號)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我行本外幣擔保業務的管理,保證我行擔保業務穩步健康地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擔保的有關規定以及我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辦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擔保系指以總行自有本外幣資金向境內外
債權人承諾,當
債務人未按合同規定履行義務時,由擔保人履行償付義務的保證。
第三條 凡未經批準經營外匯業務的分行,均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外匯擔保。
第四條 擔保業務應在總行書面授權的范圍內由各分支行本部辦理,不得將審批權限下放給所屬機構。
第五條 不得為企業的注冊資本金提供擔保。
第六條 不得為企業發行債券提供擔保。
第七條 各分支行受總行授權所承辦的擔保業務的總金額最高為:本幣擔保業務不得超過其本幣營運資金的1倍;外匯擔保業務不得超過其外匯營運資金的10倍(總行另行授權的除外)。
第二章 擔保對象和種類
第八條 凡具有清償能力的
法人,均可向我行申請擔保。
第九條 擔保種類及釋義
(一)融資性擔保
1.
借款擔保:指為借款人向貸款人提供的還本付息的保證。
2.透支擔保:指對有關金融機構所給予申請人的透支便利承擔償還責任的保證。
3.租賃擔保:指為承租人向出租人出具的按期支付租金的付款保證。
4.
補償貿易擔保:指為設備或技術的引進方,向設備或技術的提供方,出具的履行有關補償貿易合同項下義務的保證。
5.項目融資性的信用證:指以開立信用證方式為項目融資出具的付款保證。
(二)非融資性擔保
1.付款擔保:指為買主或業主向賣主或承包方所出具的支付貨款的保證。
2.投標擔保:指為投標人向招標人出具的,在中標后履行標書中義務的保證。
3.履約擔保:指為供貨方或勞務方,向買方或業主所作出的履約保證。
4.預付款擔保:指為出口商或承包方,向進口方或業主出具的履行合同或按約施工,否則負責退回預付款和利息的保證。
5.其他擔保。
第三章 審批權限
第十條 凡有足額現金抵押的各類擔保,須在出具保函后一周內逐級上報備案。
第十一條 凡按有關審批權限批準的貸款項下的擔保,在出具保函后一周內須上報備案,并附貸款審批有關批件。
第十二條 凡沒有足額現金抵押的擔保,按下規定執行:
(一)屬第二章第九條第(一)款中的各項融資性擔保:
1.轄屬分支行審查后逐筆報管轄行審核,由管轄行簽署意見后,報總行審批。
2.管轄分行和直轄分行亦須逐筆報總行審批。
(二)屬第二章第九條第(二)款中的各項非融資性擔保:
1.
北京分行和
上海分行單筆保函審批權限為200萬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幣)或1,000萬元人民幣。年度審批發生額最高為2,000萬美元或5,000萬元人民幣。審批轄內行擔保業務的年度發生額最高為2,000萬美元或5,000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單筆審批權限或年度最高發生額以后的保函須逐筆報總行審批。
2.管轄分行和直屬分行單筆保函審批權限為100萬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幣)或500萬元人民幣。年度審批發生額最高為800萬美元或2,000萬元人民幣。管轄分行審批轄內行擔保業務的年度發生額最高為800萬美元或2,000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單筆審批權限或年度最高發生額以后的保函須逐筆報總行審批。
3.轄屬分支行單筆保函審批權限為50萬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幣)或200萬元人民幣。年度審批發生額最高為500萬美元或1,000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單筆審批權限或年度最高發生額以后的保函須逐筆報其管轄分行審批。
上述審批權限在全行實施內部評級后將按所獲等級作適當調整。各行凡在審批權限內已批準的項目,須在批準后一周內逐級上報總行備案。
第十三條 各分支行不得向任何單位開立超過有關審批權限的“擔保意向書”、“擔保承諾書”等實質承擔擔保責任的文件。
第四章 擔保業務辦理程序
第十四條 有關分支行在收到客戶的擔保申請后,應由辦理信貸業務的部門按相應的貸款條件對其進行評估(或調查),將評估報告(或調查報告)及有關業務材料交信貸管理部門復審后,按各行有關規定,提交貸審會審查后,由行長或行長授權
簽字人審批。
第十五條 對于超過經辦行審批權限的擔保項目,應按本辦法第三章第十二條的規定逐級申報,上級行對所屬分支行上報的項目應認真審查,簽署審批意見。
第十六條 需上報上級行審批的擔保項目應提供下列材料:
(一)經辦行的申請報告;
(二)經辦行的評估報告(或調查報告);
(三)企業的有關資料,包括
合法性文件和財務情況以及有關合同文件;
(四)擔保申請人的
申請書;
(五)反擔保措施的有關資料,抵押證明和反擔保人資信情況;
(六)上級行要求的其他資料。
第十七條 凡向境外債權人出具的外匯擔保,在上述審批獲準后,由有關擔保行按當地外管部門的規定辦妥審報
手續。
第十八條 完成上述程序后,有關分支行應要求擔保申請人填寫“開具保函申請書”(見附表一),并與擔保申請人
簽訂擔保協議,其主要內容有:
(一)擔保要求;
(二)擔保金額及幣種;
(三)反擔保條款;
(四)擔保協議與保函的關系;
(五)擔保協議與被
擔保合同的關系;
(六)
違約條款;
(七)償付方式;
(八)擔保有效期;
(九)擔保費的計收。
第十九條 擔保費的幣種應為擔保函項下的幣種。擔保費率按融資性保函為1-2%,非融資性保函為0.3-1%計收。
第二十條 出具保函。
保函的主要內容有:
(一)保函編號;
(二)各當事人的法定名稱和地址;
(三)被擔保合同種類、金額等主要內容;
(四)擔保范圍和擔保方式;
(五)申請人、我行及受益人三方的權利和義務;
(六)補償條件,方式,單據及證明;
(七)保函的生效和期限;
(八)
適用法律和
管轄法院。
第二十一條 我行出具的保函原則上只適用于
中國法律的條款。外匯擔保可按具體業務情況選用第三國或地區的法律,原則上爭取選用
香港法律。
第二十二條 凡屬外匯擔保,在出具保函后,應按當地外管部門的規定辦理有關登記手續。
第二十三條 信貸部門在出具保函后應立即按“關于各項擔保業務的會計核算規定”,填寫“開出保證憑信憑證”一式五聯單,連同擔保函和擔保協議的副本各一份交至會計部門進行會計核算。在擔保函有效期間,也應按有關會計核算規定,擔保項下的每一次擔保金額的自然核減或發生墊款或貸款,以及當有關擔保函到期,擔保責任免除時,都應填寫有關憑證通知會計部門,以便按類核銷。如果在有關擔保的有效期內發生擔保函的金額、期限、責任范圍等主要條款的修改,信貸部門也應填寫“開出保證憑信修改通知書”交會計部門。
第五章 出具保函的條件
第二十四條 已取得被擔保人、擔保項目以及被擔保合同的合法性文件。
第二十五條 凡基本建設項下的和技術改造項下的擔保,要求申請人落實不少于總投資額30%的自籌資金。
第二十六條 申請人應在我行開立本外幣結算帳戶,凡擔保項下的資金結算均要通過我行辦理。融資性擔保的申請人,一律要在我行開立專門帳戶,由我行根據擔保協議實行監管。
第二十七條 切實落實好反擔保,其主要方式有:
(一)保證金。申請人存入一定比例的現金作為質押,在擔保期間不得動用。
(二)保證反擔保。由金融機構或有相當財務實力的企業提供信用保證。分支行應按審查
貸款擔保人的要求審查反擔保人的資格、信譽和反擔保人的代償能力,并要求反擔保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我行不接受一般保證責任的反擔保。反擔保函的內容應根據我行出具的擔保函制定,反擔保的責任范圍不得小于我行出具的擔保項下的責任范圍,反擔保的有效期不得短于擔保有效期。
(三)抵押和質押反擔保。根據《交通銀行
擔保貸款辦法》中規定的可以設定
抵押權的
抵押物和可以接受的質押物均可作為反擔保。在接受抵押和質押時,均要求抵押人或質押人到有關部門依法辦理批準、核準和登記備案手續。《擔保法》中規定的自愿登記的抵押物,我行也要求抵押人辦好登記手續。以實物作為押品的,還應要求抵押人辦理好以我行為第一受益人的財產保險。
第六章 擔保管理
第二十八條 有關分支行在出具擔保函后,應要求申請人按季報送企業財務報表和項目有關資料,隨時了解和掌握申請人在所擔保主合同項下的生產經營情況,資金財務情況或建設項目的進展情況,并作書面報告存檔備案。上級行審批的項目,經辦行亦應按季向上級行提交有關項目的書面報告。
第二十九條 信貸部門應建立擔保項目臺帳,按擔保函的條款規定及時核減擔保余額或履行義務,根據擔保協議按期計收擔保費,并及時填寫有關憑證通知會計核算,核銷。
第三十條 在擔保期間,信貸員應監督被擔保人履行被擔保合同,督促被擔保人及時主張被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
第三十一條 當發現擔保申請人,可能在被擔保合同到期不能履約時,應督促和幫助擔保申請人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第三十二條 當發現擔保申請人確定無力履約時,分支行應在履行擔保義務前15天內逐級上報。
第三十三條 分支行在被要求履行擔保義務時,或履行擔保義務后,應根據擔保協議或反擔保函立即向申請人或反擔保人書面追索。
第三十四條 擔保義務
解除后應及時向受益人收回保函正本,并及時逐級通知上報行。
第三十五條 凡需展期的保函,一律按有關擔保的審批權限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十六條 如要對已出具的擔保函項下的金額、期限、責任范圍等主要條款作修改,應按原擔保函的審批程序及時報批。擔保協議和反擔保文件也要作相應的修改。
第三十七條 分支行應每月向總行報送擔保業務統一表(見附表二)。報送時間為每月15日(如遇節假日順延)。
第三十八條 總行信貸部是主管擔保業務的職能部門。各分支行的擔保業務由負責信貸業務的部門辦理,由信貸管理部門統一監控、管理和業務統計。
第三十九條 各分支行應嚴格按照本辦法執行。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條 本辦法由總行負責解釋和修改。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