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民政府,國務院各有關部門:
遼寧省人民政府報送的《關于大連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的報告》,已經國務院批準,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大連市是我國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擁有工業、外貿、科技、旅游等優勢的經濟中心城市,搞好大連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對振興東北地區的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連市的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要在遼寧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領導下進行,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不失時機地把改革推向前進。在改革工作中,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給予積極的支持與指導。
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大連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的報告
(1985年3月29日)
國辦發<1984>52號通知指出,國務院同意在大連市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實行計劃單列,并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繼對我市實行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之后的又一重要決定,對充分發揮我市的優勢,進一步搞好開發和建設,繁榮遼寧、東北地區的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根據通知的要求制訂了大連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大連是東北的對外門戶,我我國的一個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和擁工有業、外貿、科技、旅游等優勢的經濟中心城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大連市的經濟發展戰略重點和目標是:依托東北三省和內蒙東部廣大腹地,緊密聯結沈陽附近城市群,充分發揮我市的港口優勢,發展海洋、航空以及鐵路、公路運輸和對外經濟貿易;充分利用現有的經濟技術基礎,大力搞好技術引進,改造傳統工業,開發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積極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振興經濟的新基地,并加速發展第三產業,為實現本世紀末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為建設繁榮的遼南經濟區,為振興東北經濟和促進全國“四化”做出新的貢獻。
我市的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圍繞上述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堅持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前提下,緊緊抓住增強企業活力這個中心環節,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即,一種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開發型體制;一種對國內外市場有較強適應能力的富有彈性的開放型體制;一種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吸引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網絡型體制。在改革中,要堅持以下的方向:一是打破條塊分割,按照經濟的內在聯系,發展企業、行業、地區之間的橫向經濟聯系和技術協作,由城市合理地組織生產和流通,搞好改組聯合和專業化協作,逐步建立起條塊結合、城鄉結合、“前沿”與“腹地”結合的經濟網絡,發揮大城市的交通、工業、貿易、金融、科教、信息中心等多種功能的作用;二是打破內外封閉,對內對外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逐步建立起“外引內聯”的開放型經濟結構,以及對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吸收、消化、創新、轉移的體系,更好地發揮遼寧、東北的“前沿”和“窗口”的作用;三是打破獨家經營,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使國營、集體、個體經濟多層次地協調發展;四是打破兩個“大鍋飯”,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把企業和職工的經濟利益同企業經營好壞和職工個人貢獻大小緊密聯系起來,真正貫徹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五是打破政企職責不分,從抓好市一級簡政放權和擴大企業自主權入手,以增強企業活力為中心,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先改變職能后改變機構,探索發揮沿海城市的經濟中心功能和政府職能作用的新路子。
現將改革實施方案的要點報告如下:
一、在省的領導下,實行計劃單列,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1.根據國務院的批示,從一九八五年起,在全國計劃中,對大連市的國民經濟、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各項計劃實行單列戶頭,直接納入國家計劃平衡。屬于國家計委和國務院各部門主管的計劃,分別請國家計委和各主管部門單列。不屬于國家計委和各部門主管的計劃,原則上由市計委和市有關部門安排。計劃單列后,仍須由省平衡的有關計劃,請省計委或省有關部門安排和協調。省管商品、物資的調出、調入,按省、市商定的基數和計劃執行。
2.根據國家計劃,全面管理大連市的工農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商品流通、對外經濟貿易、科學技術、文教衛生等生產建設和社會發展事業;在計劃、財政、銀行、保險、稅務、物價、審計、工商行政、勞動工資、電力、物資分配、外貿外經、郵政電信、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文教衛生、環境保護、藥政、藥檢、專賣事業、旅游等生產建設和社會發展事業方面,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對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設計、建筑施工以及經濟組織和文化教育事業單位的組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和職稱評定等,享有省級的審批權。其中涉及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能源、交通建設的權限,均按中發<1984>13號、國務<1984>131號文件執行。各項事業(包括文化、政法和其它社會事業)的經費和建設投資安排也視同省級單位。
3.凡由國務院和各部門召開的有關計劃、經濟工作的會議,請將大連市視為省級單位參加會議。國家有關經濟部門下發給省級單位的文件、簡報、資料,也請同時下發大連市,以利于加強對大連市經濟工作的領導和幫助。
二、以搞好港口建設和管理為中心,改革交通管理體制。
1.認真貫徹一九八五年三月《港口體制改革座談會紀要》,積極做好大連港下放的各項準備工作,從一九八六年起正式劃轉財務計劃關系。港口下放后,實行、雙重領導、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堅持下放與改革相結合,繼續搞好政企職責分開試點工作,重點在于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港口管理局改為市政府的機構,行使政府職能。
2.按照國發<1984>131號文件的規定,我們將大連口岸聯合委員會改為口岸管理委員會,作為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的一個權力機構,全權處理口岸工作中的各項事宜(包括計劃平衡、裝卸疏港、政企職責分開試點等工作),組織各方協力實施。
3.根據國發<1985>3號文件規定和民航管理體制改革試行方案,以大連為基地組建中國北方航空公司。并請批準對機場實行中國民航局與大連市雙重領導、以中國民航局為主的管理體制。
4.開放運輸市場,實行多家經營,堅持國營、集體、個體、合營、聯營以及各種運輸工具一起上,并擴大地方海運船隊,進一步搞活地方交通運輸和裝卸事業。同時,本著軍民結合、平戰結合、適當分工、互利互惠的原則,充分挖掘軍用港口、碼頭、船只的能力,擔負民用客貨的營運業務。
三、擴大口岸外貿權限,改革對外經貿體制。
1.按照國發<1984>131號文件規定,大連市享有省級對外經貿管理權。在經貿部授權的范圍內,可簽發市內產品出口許可證、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簽發中外合資、獨資企業證書和執行省級的對外貿易、勞務出口等出國團、組和人員的批準權,以及大連市綜合基地外匯管理權。
2.為了實施中央賦予我市的外貿經營權,根據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成立大連國際技術貿易公司、土畜產品、糧油食品、化工、五金礦產、輕工等若干外貿專業分公司,經營大連市產品的出口和本市所需技術設備進口業務,以及大連市企業與國外的經濟技術合作事宜。
3.根據國發<1985>5號文件規定,我市自行批準建立了工貿、技貿和進出口結合的大連紡織品進出口聯合公司,承擔國家出口任務。并將陸續報請國家主管部門批準我市部分符合條件的大企業享有直接對外經營權。
4.將遼寧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大連分公司改為大連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在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市分行統一管理下,承辦境外信托存款和投資;經批準在國外和港、澳地區發行債券、股票,借入境外外幣資金;辦理信托投資范圍內的外匯業務,以及承辦與信托投資有關的咨詢服務業務。
5.業經國家批準我市將逐步在港、澳地區和日本設立外貿機構,以掌握信息,聯系客戶,開拓市場,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業務。
四、放寬政策,加快老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
1.我市在對外開放中要首先把老企業的技術改造抓好。根據國發<1984>161號文件規定,凡在老市區投資建設技術、知識密集型項目和投資額在三千萬美元以上,回收投資時間長的項目,以及從事能源、交通、港口建設項目的中外合資、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其所得稅按15%征收,并適當延長合作和減免稅期限。凡在老市區按國發<1984>161號文件規定的范圍,開辦中外合資、合作和外商獨資經營的生產性企業,其所得稅打八折計算征稅。
2.為鼓勵企業搞好技術改造,除認真執行中發<1984>13號文件對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所給予的政策性扶植外,對進行技術改造取得較好效益的企業,在保證按期歸還貸款的條件下,允許在還貸前提取獎勵基金和福利基金。
3.為解決老企業籌措技術改造資金問題,請國家允許我市從一九八五年起,對重點改造企業,按國家統一規定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和分類提取折舊的辦法提取折舊基金。并按照財政部(1985)財政字第44號文的規定,對部分欠帳多又急需改造的先進骨干企業,適當減征調節稅。
五、簡政放權,搞活企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
1.根據中央有關下放企業的指示精神,對部、省管的在大連的工業企業,除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性公司和軍工、電力、勞改部門直接管理的企業以及大專院校附屬企業外,其余均請下放給市。對未下放的企業,市可根據情況組織協調生產、協作和科技攻關。
2.在企業下放的基礎上按照專業化協作、經濟合理的原則,以五十個優質名牌產品為“龍頭”,以主導廠為骨干,搞好工業改組、產品擴散和企業聯合,特別要發展跨行業、跨地區的經濟聯合,并盡快把鑄、鍛、電鍍、熱處理工藝專業化中心建立起來,逐步解決“大而全”、“小而全”問題,使產業和企業組織結構合理化。
3.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在計劃、價格、銷售、聯合和內部分配等方面,賦予企業更大的權限,使企業尤其大中型企業有更多的活力;對國營小企業、城鎮和鄉村集體企業,要繼續放寬政策,進一步放開搞活。
4.認真貫徹中辦發<1984>1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搞好廠長負責制的全面試點工作,在企業內部建立統一的、強有力的、高效率的生產指揮和經營管理系統,以進一步理順各方面的關系,搞好企業領導體制的改革。
5.工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搞好簡政放權,以增強企業和基層的自主經營活力,逐步實現政企職責分開,減少層次,正確發揮政府機構管理經濟的職能,管好方針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平衡、組織協調、監督服務。擬在二至三個行業中先行一步,取得經驗,逐步推開。
六、敝開門戶,搞活市場,改革流通和商業管理體制。
1.改革多層次批發體制,辦好工業品、農副產品和生產資料等各種貿易中心,實行開放式經營,批發與零售結合,自營與代理結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少環節的批發體制。
2.改革城市商業管理體制,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減少中間層次,擴大基層商店的經營自主權,在實行第二步利改稅的基礎上,建立與完善經營承包責任制。對小型國營零售商業、飲食服務業實行進一步開放,分別實行“國家所有、集體經營”,或直接轉為集體或租賃給個人經營。
3.要加快供銷社體制的改革,切實按照集體所有制的辦法,總結前一段改革的經驗,自上而下地辦好供銷社,從勞動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員入股、價格管理、經營范圍和服務領域等五個方面進行改革。
4.大力發展商業、飲食服務業,要堅持國營、集體、個人一起上,敝開門戶,通開城鄉,歡迎農村和全國各地來大連投資辦店經商,可以自營、合營或聯營,以加快我市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
5.改革物資管理體制,要減少環節,簡化手續,對計劃內分配的大宗物資,實行直達供應,直接結算。要建立市的生產資料貿易中心,進一步開發資源,擴大進化渠道,實行計劃供應、市場調節和必要的進口相結合,開放物資市場。
七、搞好人才和智力開發,改革科技體制。
1.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制,建立市科技發展基金,對重點項目實行公開招標、同行評議、擇優委托、簽訂合同的辦法,重視運用經濟杠桿,以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2.對從事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研究的科研單位,普遍由事業費開支改為技術合同制,實行所長負責制和項目承包制,并相應擴大自主權,增強科研面向經濟的壓力和活力。對從事公益事業的研究機構和從事科學技術服務、技術基礎工作的機構,仍由國家撥事業費,實行經費預算包干制。
3.進一步搞好科研機構的調整、整頓,分別不同情況,逐步改組為大企業的技術開發部、行業技術開發中心或科研型企業。各重點企業要建立和健全各種技術開發機構和配備必要的技術開發力量,以強化企業的技術吸收和開發能力。同時要發展跨行業、跨專業、跨部門和地區的科研生產聯合體,促進科研、教學、生產、市場和緊密結合。
4.大力開拓技術市場,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各種技術貿易形式,積極發展技術轉讓、技術承包、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技術貿易活動,以加快科技成果向??產的轉移?
5.放寬政策,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廣泛推行招聘制、合同制;采取多種形式發揮在職和高、退休技術人員的作用,支持科技人員組織或參加面向社會的民辦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的公司。
6.建立大連市經濟研究中心和經濟技術信息中心,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經濟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搞好經濟預測、咨詢、服務,發揮“智囊”團作用。
7.逐步調整全市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布局結構,搞好培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在大連市的高等院校和市屬院校,為我市的經濟建設培養急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同時,要利用大連市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吸引國外的資金和專家發展我市的教育事業。
八、改革城鄉建設管理體制。
1.加強城市的規劃管理,制訂并認真執行城市總體規劃,使城市總體規劃同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計劃相結合,形成經濟、社會、建設三位一體的綜合發展規劃,更好地發揮城市規劃指導城市各項建設的綜合作用。
2.大力推行工程項目投資包干制和招標承包制,打破地區、部門、城鄉以及所有制的界限,鼓勵競爭,開放建筑市場。施工企業普遍推行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干,以及以最終產品為對象,以確保質量、安全、工期、成本、效益為主要內容的經營承包責任制。
3.改革建筑業管理體制,把建筑業的科研、設計、構配件、施工生產、材料供應等五個部門組織起來,實行專業化協作生產。改革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并相應地改革建筑材料供應方式,逐步將材料直接供應給工程承包單位;建立工程承包公司,對工業交通生產性項目建設實行全過程總承包。
4.加快勘察設計單位向企業化、社會化方向發展,逐步推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并允許社會有專長的人員開辦集體、個體設計事務所。
5.城市建設實行綜合開發,無論舊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和旅游資源開發,都要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在政策管理、規劃設計、征地拆遷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要逐步推行住宅商品化。
6.加強大連市海濱風景游覽區和各種旅游資源、設施的開發和管理,以加快旅游業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
九、城鄉結合,一體發展,進一步健全市領導縣的體制。
1.制訂城鄉總體發展規劃,把城鄉各自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尤其要發揮城市大工業的作用,帶動和幫助農村發展商品生產和鄉鎮企業,并按“貿工農”型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鞏固發展水果、水產品、畜牧、蔬菜等商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大力發展食品、飼料加工等工業生產。
2.發揮城市“輻射”作用,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逐步建立城鄉結合的工業、商品流通、交通郵電、金融信息、科技文教等各種經濟網絡。
3.加強小城鎮的規劃和建設,充分利用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鎮,使之成為城市帶動農村的紐帶。
4.搞好金縣的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十、改革計劃、財稅、價格、工資和金融信貸體制,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
1.改革計劃體制,適當縮小指令性計劃,擴大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的范圍;市計劃部門要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和經濟杠桿作用,集中管好指令性計劃和一部分指導性計劃,逐級下放計劃管理權限,給企業自主安排生產和經營以更大的權限。
2.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認真搞好第二步利改稅,進一步處理好國家與企業的關系。一九八五年國家對大連市實行“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干”的財政管理體制。
3.改革價格體系,首先全部放開小商品價格,并逐步創造條件把副食品價格放開;同時,要實行質量差價、花色差價、季節差價、批量差價。按政策允許企業自銷的工業生產資料產品,可由供需雙方協商定價;完全屬于市場調節的產品,可以執行市場價格,隨行就市。
4.改革金融信貸體制,實行以人民銀行為中心,各專業銀行、各金融機構為主體,包括在適當時機允許設立相應的外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開放式多功能的金融體制。發揮金融中心的融通、籌集作用,加強人民銀行的宏觀控制和金融管理權限,充分發揮各專業銀行、各金融機構的職能作用,大力吸收存款和籌措資金,擴大貸款范圍,增加貸款種類,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
5.改革工資獎勵制度。根據國家的部署,對企業逐步實行經濟效益與工資總額掛鉤上下浮動,企業自行確定內部的工資分配形式和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同時,搞好合同工和固定工改合同制,并實行考工定級試點工作。
6.要加強經濟信息網絡的建設,建立健全經濟信息管理、預測中心和咨詢服務事業,及時發布和交流各種經濟技術信息,發揮對工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和對內對外經濟貿易的指導、咨詢、服務的作用。
十一、上層建筑特別是行政機構改革,必須同步進行。
政府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要通過簡政放權,逐步實行政企職責分開,精簡機構,減少層次,端正業務工作指導思想,探索中心城市管理經濟的新路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決定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就業政策公約》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聯合國人員和有關人員安全公約》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6-09-16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
2014-06-2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2009-12-22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2008-1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
2008-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布北京百花山等19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08-01-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07-04-1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2007-04-05國務院關于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07-02-27國務院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班級以下復員建設軍人就業后的工資問題的通知
1957-07-29國務院批轉勞動部關于加強各地鍋爐和受壓容器安全監察機構的報告的通知
196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