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四十年來,我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修建了大量的防洪、灌溉、除澇、治漬等工程,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和其他事業的發展。但在“六五”計劃期間,一度忽視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近三年來,由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先后投入了八十多億個勞動積累工日,進行了大量的維修、恢復、配套、更新改造等鞏固提高工程。但由于“欠帳”太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轉,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后勁。我國歷來有利用農閑興修水利、整治土地、積造農家肥的優良傳統,農村有豐富的勞力資源,完全有條件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地應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集中人力物力,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從今年秋冬起,連續堅持三、五年時間,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此,特作如下決定:
一、要充分認識農業的基礎地位和水利的“命脈”作用。農業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大局,社會的安定,是一項關系全局的戰略性問題。我國是十一億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只能靠自力更生解決。一九八四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一直處于徘徊狀態,重要原因之一,是受水旱災害的困擾。我國每年少則有上億畝,多則有五、六億畝農田受到旱澇災害。水利基礎好的地方,旱、澇之年仍能奪得豐收;水利設施差的地方,即使災情不重,往往也造成大面積減產。全國耕地面積中有三分之二是中低產田,主要是洪、澇、旱、漬。堿和水土流失為害,土壤肥力低。要改造中低產田,首要任務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御水旱災害能力。多年實踐證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因此,必須切實對農業實行傾斜政策,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列入計劃,堅持不懈地抓,切實抓出成效。
二、要繼續貫徹“鞏固改造,適當發展”的方針,提高水利工程和設施的效益。近幾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點,要放在維修、恢復、配套、改造、提高上,盡快恢復現有水利設施的效益。各類工程的維修配套,溝渠河網的清淤,堤防圩區的歲修,是維持農業簡單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年年進行。水庫除險保安,河道清障,江河險工險段處理,要優先安排,抓緊完成。工程老化失修,特別是機電排灌設備,要分年列入計劃,有計劃地更新改造。在鞏固改造的基礎上,可適當搞些新建工程,尤其是水利基礎差的地方,要力爭多搞一些。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農業開發和商品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要統盤安排,按計劃實施。要與農業開發相結合,與改土相結合,與改造中低產田相結合。要以效益為中心,修、管、用結合,報酬與效益掛鉤。要講究科學,重視實際效益,以農業增產為考核指標,不搞形式主義。要建一處,成一處,管好用好一處,充分發揮效益。
三、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我國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各地水資源分布狀況不同,水利條件和經濟基礎各異,要全面規劃,因地制宜地選準主攻方向。總的目標是擴大灌溉面積,建設旱澇保收田。要除害與興利相結合,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一般地說,北方水資源緊缺,多數年份旱情比較嚴重,要立足于防旱抗旱;南方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洪澇災害比較頻繁,要立足于防洪防澇。但不論南方還是北方,多數地區又往往旱澇交錯,因此,要堅持防旱防澇兩手抓,各有側重。山區要重點搞好水土保持,發展小型水利和農村水電,大力興修梯田,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牧區要首先解決人畜飲水,因地制宜地發展飼草飼料基地灌溉。在水源緊缺、發展灌溉困難地區,要采取整修梯田、條田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保墑,發展雨養農業和節水型農業。各地都要改良土壤,廣積農家肥,培肥地力。
四、認真落實和完善有關政策。興修農田水利,是一項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又是一項具有廣泛群眾性的事業,組織工作量大,政策性強。近些年來,通過實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已初步形成一套比較符合實際的政策,應繼續貫徹執行,充分調動和保護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這些政策主要是: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支援為輔;誰受益、誰負擔,本著需要、自愿、量力的原則,按受益范圍分級舉辦;實行農田水利勞動積累工制度,專工專用;需要組織協作的工程,要以工換工,大體平衡,不得無償平調;多層次多渠道集資,逐步建立農村水利發展基金;治理荒山、荒坡、荒灘、荒溝,實行“誰承包、誰治理、誰受益”的政策,在承包期內允許折價轉讓和繼承;對農田水利實行管理責任制,加強農村水利的統一管理;珍惜民力,注意勞逸結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機械化和半機械化施工。要大力推行節水政策,逐步做到農業供水按成本收費,積極推行以實物計收水費的辦法,農業灌溉水源和水利工程設施被非農業占用的要給予補償。具體辦法由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報國務院審定。
五、增加資金投入,切實搞好物資供應。要增加國家、地方、集體、農民對水利的投入,多層次多渠道籌措資金。一九八0年包干到地方的小型農田水利補助費,凡沒有達到原有水平的,要在一九九0年恢復或超過,并嚴禁挪用;地方機動財力、鄉鎮企業利潤,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糧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部分,不得低于50%;農業發展基金、商品糧基地建設資金,要增加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增加農田水利建設貸款,由財政或小型農田水利補助費貼息;由省、市、縣級計劃部門盡可能安排一部分技術改造資金,用于水利設施的更新改造。水利資金頭年冬季要預撥一部分,以保證及時施工。要繼續貫徹執行國務院國發[1988]76號文件的各項規定。建立和完善勞動積累工制度,每個農村勞力投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每年平均十至二十個工日,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多搞一些。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所需物資,各地也要多方籌集,優先安排。國家計劃分配給各地的物資,特別是指定用于農業(包括農田水利)的鋼材、木材,嚴禁挪用,并妥善安排好;各地政府要從自己掌握支配的物資中,拿出相當數量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物資部門要協助采購一部分,以滿足這項建設的需要。施工用油、用電,要優先保證。各級物資部門要主動搞好服務,積極配合水利部門搞好所需物資的供應工作。
六、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領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涉及各行各業,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的主要領導要親自負責,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納入農村的中心工作,抓緊抓好。要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搞得好壞、水利固定資產的增減,作為對各級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強化指揮機構,水利、農業、林業、計劃、財政、物資、銀行、電力、石化、商業、供銷、新聞宣傳等有關部門要分工負責,協同作戰。要加強水政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水利設施的違法行為。各級水利部門要積極當好參謀,搞好規劃,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嚴格把好質量關。要注意總結好的經驗,積極加以推廣,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健康發展。
各地接到本決定后,要抓緊部署,及早行動,把群眾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蓬勃開展起來,為增強農業后勁,奪取農業豐收做出貢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6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7-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1990)
1990-04-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 附:修正本
1982-12-10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91-04-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1-08-0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