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迅速發(fā)展,農村集體資產已經開成相當規(guī)模。為了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
(一)農村集體資產(以下簡稱集體資產)是指歸鄉(xiāng)、村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產。屬于組(原生產隊)集體所有的資產,仍歸該組成員集體所有。集體資產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等自然資源;集體所有的各種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集體資產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集體資產是廣大農民多年來辛勤勞動積累的成果,是發(fā)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對于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促進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保持農村社會穩(wěn)定,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集體資產存量迅速增長,但集體資產的管理還相當薄弱,以致造成集體資產的嚴重流失,主要表現為:集體資產被貪污、挪用、拖欠、損壞、揮霍浪費;集體資產被隨意改變權屬或無償占用;將集體資產低價承包、變賣、折股等。
集體資產的流失,不僅使集體經濟遭受了損失,使農村生產力受到破壞,而且導致一些地方的黨群、干群關系緊張,增加了不安定因素,需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造成集體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地方的領導對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集體資產管理的法規(guī)、制度不健全;三是農民群眾沒有廣泛地參與民主管理,對集體資產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四是指導和監(jiān)督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及其職責不夠明確。
(三)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目前集體資產流失的嚴重性和加強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把這項工作提到農業(yè)和農村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領導,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扭轉集體資產管理不善的狀況。
農業(yè)部是國務院主管農村經濟工作的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對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的職責。水利部、林業(yè)部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對有關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和監(jiān)督工作。財政、監(jiān)察、審計等部門要按照分工參與這方面的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明確指導和監(jiān)督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 (四)加強對集體資產的管理,要有利于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穩(wěn)定與完善,有利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壯大,有利于促進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和共同富裕,有利于農村社會穩(wěn)定。
要通過加強對集體資產的管理,使集體資產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逐步建立起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民主監(jiān)督、科學管理的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
(五)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資產管理的主體。集體經濟組織要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制度。涉及集體資產管理的重大事項,必須經過民主討論決定。要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效地行使對集體資產的監(jiān)督權、決策權,發(fā)揮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
集體經濟組織要建立健全產權登記、財務會計、民主理財、資產報告等項制度,把集體所有的資產全部納入管理范圍之內。
(六)集體經濟組織在對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經營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承包合同的簽訂和兌現工作。簽訂集體資產承包合同時,要在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承包者利益關系的原則下,合理確定承包金和折舊費等項指標。對不按承包合同規(guī)定使用集體資產或無正當理由不及時交納承包金、折舊費的承包者,除補交承包金和折舊費外,集體經濟組織要按合同規(guī)定向其收取違約金;對違約情節(jié)嚴重的承包者,經農村承包合同管理機關裁定或經合同約定的仲裁機構裁定,取消其承包資格;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guī)使用集體資產的承包者,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七)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所屬企業(yè)的集體資產運行狀況的監(jiān)督。實行聯營、股份經營和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農村集體企業(yè),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切實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對其資產的所有權、收益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瓜分、侵占集體資產。
三、積極開展對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
(八)清產核資是做好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基礎。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中發(fā)〖1994〗10號)中提出的“搞好清理財務工作,把集體資產管理好、利用好”的精神,各地要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認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清產核資的主要任務是:清查資產,界定資產所有權,重估資產價值,核實資產,登記產權,建章建制。
(九)清產核資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情況復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作出具體部署,在先行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有領導、有計劃地逐步展開。清產核資工作以集體經濟組織自查為主。負責指導和監(jiān)督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要會同監(jiān)察、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加強對這項工作的協調和指導。鄉(xiāng)(鎮(zhèn))農村經營管理站(辦公室)具體負責對這項工作的組織、監(jiān)督和檢查。對集體資產管理混亂的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鄉(xiāng)(鎮(zhèn))要派人幫助清理和解決。
四、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評估的管理工作
(十)集體資產通過拍賣、轉讓或者由于實行租賃經營、股份經營、聯營及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等方式而發(fā)生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時,必須進行資產評估,并以評估價值作為轉讓所有權或使用權的依據。已發(fā)生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的,可仍按原簽訂的協議執(zhí)行。
(十一)集體資產評估要遵循真實、科學、公正、可行的原則,按工作程序進行。集體資產評估結果要按權屬關系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確認。
(十二)評估集體資產必須由取得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不具務評估資格的機構,不能從事集體資產的評估業(yè)務。評估機構開展對集體資產評估業(yè)務時,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有關收費標準,不準亂收費。負責指導和監(jiān)督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評估工作的指導和監(jiān)督。13五、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工作
(十三)要充分發(fā)揮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監(jiān)督作用。各級農業(yè)行政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并妥善解決審計出來的問題。對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要進行全面審計,對占有、使用集體資產的單位要實行專項審計。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隊伍的建設,組織好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人員和財會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使這項工作逐步做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
(十四)對貪污、挪用、平調、私分、無償占用及揮霍浪費集體資產等違法、違紀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或按有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被侵占的集體資產必須如數歸還;不能歸還的,和價賠償;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六、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法規(guī)和制度
(十五)要加強集體資產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設。農業(yè)部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擬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法規(guī),盡快提請國務院審議并發(fā)布施行。財政部門與農業(yè)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的建設。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有關集體資產管理的規(guī)章,逐步將集體資產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全國人大常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決定
2014-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12-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兒童卷入武裝沖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社會治安問題的意見
1998-07-1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正)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防止拆船污染環(huán)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guī)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開展優(yōu)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qū)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qū)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