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條 農村土地承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
國家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農村土地承包中應當注意保護土地資源的規定。
大家都知道,土地是人類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資源中最基本、最寶貴的資源。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地,只有它的存在人類才有立足之地,人類憑借著土地棲息繁衍。在人類生活中,土地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為人類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的重要源泉。在我國,人口多,土地少,特別是耕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國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國土面積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而在我國國土總面積中,不能或者難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石山和高寒荒漠又占去相當大一部分。我國的耕地資源還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一是人均占有耕地的數量少。目前,我國耕地的統計數約為14億多畝,按統計數計算,我國人均耕地1畝多一點,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畝多的1/3。二是耕地總體質量差,生產水平低。耕地中有灌溉設施的不到40%,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差。三是耕地退化嚴重。由于我國許多耕地處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受荒漠化影響,這些地區4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全國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四是耕地后備資源匱乏。我國耕地后備資源大約還有近2億畝,但大多為質量差、開發難度大的土地。每年因各項建設占用以及自然災害毀損等還在造成耕地不斷減少。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口卻還在不斷增長。在現階段糧食生產技術水平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人增地減的趨勢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和嚴峻挑戰。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國家發展全局和中華民族生存安危的大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還要看到,合理開發土地,保護土地資源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當前,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土地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它的存在是非人力所能創造的,土地本身的不可移動性、地域性、整體性、有限性是固有的,人類對它的依賴和永續利用程度的增加也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強化土地管理,保證對土地的永續利用,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土地承包中應當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因此,本條明確要求:農村土地承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
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采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一)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二)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應當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的80%以上。征用基本農田必須經國務院批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無權批準征用基本農田。(三)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采取措施,改造中、低產田,整治閑散地和廢棄地。(四)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作為集體土地的所有人和土地承包的當事人,發包方應當:(一)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如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如果承包方給承包地造成永久損害的,發包方有權制止,并有權要求承包方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二)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維護排灌工程設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鹽漬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三)切實履行承包合同,保證承包方對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的積極性。如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在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在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時,發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發包方應當給予補償。
承包方應當:(一)按照承包合同中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承包土地的目的就是從事種植等農業生產,禁止改變農用土地的用途,不得將其用于非農業建設。如不得在耕地上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從保護耕地的角度,承包方不得占有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承包方違法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予以處罰。(二)增加土地的投入,禁止掠奪性開發。承包方應當合理地增肥地力,這樣一方面提高土地生產力,發揮土地最大效益,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質量,保證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三)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如為了片面追求短期內的生產效益,有的承包方在承包地上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結果導致土壤污染,生產能力下降。也有的擅自改變農用地的用途,如在耕地上建房、建窯等建建筑物,對耕地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承包方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2016-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職權的決定
1988-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2004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