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了貫徹《藥品管理法》,加強藥品監督管理,改變現有部分國家藥品標準已嚴重滯后于我國藥品生產質量控制技術的現狀,根據“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的總體要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提高國家藥品標準行動計劃(見附件),計劃用3-5年時間,實現國家藥品標準的檢測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工作包括:分期分批完成原部頒標準、歷版藥典遺留品種的標準和部分新藥已轉正標準的提高工作。
現將我局提高國家藥品標準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積極協助做好該計劃的實施工作,并督促各承擔工作任務的藥品檢驗所,按照要求,按時完成任務。在工作中特別要注意做好對藥品生產企業的宣傳工作,使藥品生產企業主動著手生產品種的標準提高完善工作。
國家藥品標準提高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請予以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確保此項工作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同時,要注意在計劃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將意見反饋我局。
特此通知
附件:提高國家藥品標準行動計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00四年二月十二日
附件:
提高國家藥品標準行動計劃
國家藥品標準是國家為保證人體用藥安全有效所制定的上市藥品必須達到的質量標準要求,其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上市藥品質量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能否保證上市藥品的安全有效。為更好地貫徹實施《藥品管理法》,加強藥品監督管理,提高國家藥品標準,保證藥品質量和人民用藥安全有效,我局決定從2004年開始用3-5年的時間,實施提高國家藥品標準的行動計劃。
按照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的規定,截止2002年12月1日,我國已完成了全部上市藥品的國家藥品標準的制定工作,取消了地方標準,實現了《藥品管理法》所規定的藥品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這一目標。然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隨著醫藥產業和藥品檢驗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加入WTO所面臨的新形勢,我國早期制定的國家藥品標準已嚴重滯后于藥品生產現狀和藥品檢驗工作發展的實際,一些藥品標準已不足以控制藥品的質量,難以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亦給一些假冒偽劣藥品擾亂市場、危害百姓生命健康以可乘之機。因此,盡早啟動國家藥品標準的提高工作,特別是早期制定的國家藥品標準工作的提高,切實加強國家標準對藥品質量的控制水平,保證人民用藥的安全有效,以體現國家藥品標準的法律效力已迫在眉睫。
一、我國現有藥品標準現狀
(一)按學科分類建立的藥品標準情況:
1.中藥
從1989年至1998年共制定了中藥成方制劑1-20冊及蒙藥部頒標準、維藥部頒標準;自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以后,修訂了《藥品管理法》,加大了對地方標準上升國家標準的整頓力度,至2002年11月底制定了中成藥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1~14冊);
2.化學藥
自1963年開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
1972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抗菌素標準》;
80年代初又陸續制定了散頁的部頒標準;
1989年制定了化學藥品及制劑、抗生素分冊、生化藥分冊;
1992至1998年共制定了1-6冊,其中第6冊為生化藥品;
自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以后,修訂了《藥品管理法》,加大了對地方標準上升國家標準的整頓力度,至2002年11月底制定了化學藥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1~16冊);
此外,《中國藥典》(2000年版)未收載的歷版藥典遺留品種以及90年代初新藥轉正且未載入現行版藥典的品種,目前仍作為國家標準執行。
3.生物制品
我國第一部《中國生物制品規程》(以下簡稱為《規程》)制定于1951年,于1979年、1990年、1993年、1995年、2000年和2002年修訂和再版了6次。
現行版《規程》分為規程和暫行規程,共收載190個生物制品品種。
4.藥用輔料
我國對藥用輔料的標準管理沒有專門的規定,亦沒有專門成冊的標準,只有部分收載于《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中,且品種較少。
(二)存在的問題:
1.中成藥1~20冊國家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藥質量標準的制定和發展有其社會基礎和客觀條件,中成藥工業是在前店后場手工操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年來由于技術手段有限,資金不能保障,其技術水平含量偏低。囿于歷史緣由,采取“先整頓后提高”,中成藥部頒標準多數難以控制其質量;中藥材為構成中成藥之組份,《中國藥典》、局頒標準所載品種有限,多數為地方藥品標準;雖然自八十年代以來,新研制的中藥新藥業已增多,但是限于當時之技術水平,其質控方法亦需改進與提高;民族藥質量標準同樣有待整理提高。
⑴初步統計,已收載的4000余個品種中大約有15種重復收載(因中藥保護品種單獨成冊),20種左右屬同方異名或同名異方收載。
⑵因當時歷史原因(藥品生產企業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保密),部分品種處方、制法、規格等項目不全或未收載。
⑶相當數量的品種無專屬性鑒別,更無含量測定,缺乏對有害重金屬、砷鹽限量要求。
⑷功能主治不規范:如:功效描述不嚴謹,用詞欠妥;病癥不分,中、西醫名稱混用;不符合中醫理論;主治過于寬泛,與臨床脫節;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注明事項不夠全面。
2.化學藥品國家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⑴檢測方法陳舊,不專屬,不能準確測定有效成分或監控雜質含量,易給假冒偽劣藥品以可乘之機;
⑵近年來已廣泛應用的檢測項目不全。例如反映藥品有效性的項目之一“溶出度”;又如反映藥品安全性的項目之一“有害殘留溶劑”、“細菌內毒素”等在大多數標準中均未設立;
⑶質量控制指標過低;
⑷中西藥結合藥品需重新評價且質量控制水平偏低。
3.生物制品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⑴現收載于《規程》(2000年版)暫行版的部分制品為七、八、十年代批準的產品、工藝落后,有效成份不明確;
⑵生物制品生產檢定用的實驗動物缺乏升級換代,尚未實現使用清潔級以上動物;
⑶對生物制品生產用原輔料未確立質量控制指標;
⑷生物制品檢測方法不完善。
4.輔料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藥典》收載標準品種較少,且分散在二部中,有的標準質量難以控制。
二、總體目標
(一)在5年內(2004年~2008年)分期、分批地完成中藥1~20冊的4000余個品種,化學藥品(9冊及歷版藥典遺留品種)500個品種;
(二)早期新藥轉正標準約300種品種的標準提高工作;
(三)常用藥用輔料約50種的標準制定工作;
(四)完成《中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檢測方法的科研和提高工作;實現國家藥品標準的質量可控性及與國際先進標準的接軌。
三、基本原則
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制定和修訂的技術指導原則,提高和規范國家藥品標準。堅持國家藥品標準一方一名的準則,徹底解決同方異名及同名異方的問題。科學合理地界定中藥、化學藥品及生物制品的分類,解決同一品種重復收載的問題。
四、組織保證
為加強對實現上述總體目標的組織領導、總體協調、技術支持以及具體落實工作,成立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掛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國家藥典委員會有關領導參加及藥典委員及專家組成的工作委員會與專項工作小組。
(一)工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鄭筱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副主任委員:曹文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司長)
王國榮(國家藥典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
委 員:張志軍、謝曉余、周福成、王平
(二)專項工作組
1.中藥組:
組 長:謝曉余
副組長:周福成
組 員:謝世昌、錢忠直、齊平、藥典委員、藥品注冊司、藥典委員會工作人員若干
2.化學藥及生物制品組:
組 長:張志軍
副組長:王 平
組 員:盧愛英、尹紅章、任玫玫、丁建華、張培培、李智勇、藥典委員、藥品注冊司、藥典委員會工作人員若干
五、實施方案
(一)中藥標準
圍繞中藥標準存在的四類情況而提出,由于工作量大,所需資金較多,應以中成藥部頒標準(1-20冊)修訂為重點,兼顧其它各類。
1.中成藥部頒標準(1-20冊)修訂工作:
⑴現已具備的工作基礎:
在標準執行過程中我局已批準200余個品種的標準提高和完善工作;有近600個中藥保護品種進行了標準提高修訂工作,其中150種已作為《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品種落實起草任務;經藥典委員審核有200余個品種提高后的標準,可以安排補充資料和實驗復核工作。其余品種的標準也報送藥典委員會;有一些標準在已有國家藥品標準申請時進行了標準提高和修訂工作,已經得到我局的批準;在近期完成的地方標準升國家標準過程中,亦有425個品種進行了標準完善和提高工作,藥典委員會可以借鑒;在中藥注射劑指紋圖譜制定工作中,有74個注射劑品種已落實了標準提高工作。
⑵工作程序
——對上述已完成提高標準的品種盡快召開專家評審會議,確定可交付藥品檢驗所實驗復核的品種名單,力爭2004年完成600各品種(3冊)的標準提高工作;
——對上述600個品種以外的品種由各原標準起草的藥品檢驗所清理分類,按已提高品種、需補充完善的品種、待提高品種以及不再進行起草工作的品種等四類報藥典委員會,并提出擬提高的具體內容(如增加TLC、含量測定等)。
——根據各藥品檢驗所報藥典委員會的四類品種情況,對已提高標準需補充工作的品種和16-20冊標準相對完善的品種,盡快安排相關企業和藥檢所承擔標準的補充、完善和提高工作,在2004年完成600個品種(3冊)的工作。
——對其余品種(2800個)以原起草標準的藥檢所所在地的相關企業為主要起草單位,按照統一的技術要求做好標準提高修訂工作,由原起草標準的藥檢所進行實驗室復核后報藥典委員會。藥典委員會將統籌安排藥品檢驗所的交叉復核工作,在2008年完成全部剩余工作。
——74個中藥注射劑與指紋圖譜工作同步進行,不再另行安排工作。
——中藥、化學藥品復方的品種和植物提取物制劑應與西藥地方標準升國家標準中的中藥、化學藥復方品種和植物提取物制劑統一考慮,清理中藥、化學藥品國家標準中的重復收載和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建議此部分品種由中藥、化學藥品的醫學、藥專家共同審評,并單獨成冊。
——對多廠家生產品種的標準提高要召集相關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省藥品檢驗所及相關企業的協調會,簽訂協議,費用共同承擔,由一個企業完成統一標準提高工作后,藥典委員會指定藥檢所復核。獨家生產品種的標準提高后由藥典委員會直接安排藥品檢驗所復核。
——醫學審查與藥學審查同步進行。首先審查2004年待出版的600個品種,其余品種也要盡快完成審評,以配合完成藥學方面標準提高工作的進展。
——凡以往在標準執行中,在安全性方面已明確發現問題的品種,建議安排再評價;凡因無生產企業、無樣品不能提高標準的品種將不收載于國家標準中。
⑶技術要求
——藥學方面
標準提高的技術要求除參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中藥起草和復核技術要求外,尚有下述問題需要明確:
處方:按照我局的要求,除國家保密品種外(需出示國家保密的證明),所有藥味和藥量均要列入正文。
制法:標準正文中的工藝可根據設備、輔料更新等實際情況規范修訂,但不得做本質的變動。每個品種的詳細工藝參數、輔料用量等內容均需上報,必須有制成量。(書寫規范待召開專家會后確定)。
性狀:顏色需定出合適的色級幅度。
鑒別:取消沒有專屬性的化學鑒別反應,盡可能多的建立TLC鑒別。
檢查:對毒性成分要設立限量檢查。
含量測定:對君藥、有毒藥味或其他可以建立含量測定方法的藥材須做方法學考查和驗證。獨家生產的品種含量測定的限度設定至少要以10個批次20個數據為依據;多家生產的品種限度的設定要盡可能多的收集不同企業的樣品(如:10家以內的,至少收集5個主要生產企業的品種,每家至少三批;50家以上的,至少收集10個主要生產企業的品種,每家至少兩批),以保證限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規格:凡缺少此項的應補充。
——醫學審查
核查同方異名和同名異方問題
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功能主治規范原則規范功能主治,解決存在的問題。
根據處方增加禁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的內容,特別是含有毒性藥材、有害重金屬類藥材、含馬兜鈴酸類藥材等。
2.民族藥部頒標準的提高工作
已出版的部頒標準蒙藥分冊、藏藥分冊、維藥分冊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亟待修訂。為此,有關少數民族地區也曾提出修訂申請。2002年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要求藥典委員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民族藥部頒標準整體修訂方案。按照國家局指示精神,藥典委員會擬于2004年開始組織民族藥的調研工作,了解具體情況后,再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初步確定調研計劃如下:
⑴2004年5月赴內蒙調研蒙藥部頒標準的執行情況及存在問題。
⑵2004年6-8月赴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調研藏藥部頒標準的執行情況及存在問題。
⑶2004年9月赴新疆區調研維藥部頒標準的執行情況及存在問題。
3.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標準提高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是中藥制劑生產的原料,其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制劑質量,現中藥材僅有國家標準635個《中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534個品種,部頒標準收載101個品種,中藥飲片標準18個。為了將從源頭抓起,除《中國藥典》(2005年版)已擬增加的品種外,盡快制定全面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國家標準。
⑴中藥材國家標準建立的基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正在執行的中藥材標準;擬申請中藥材批準文號的品種。
⑵中藥飲片國家標準建立的基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正在執行的中藥飲片炮制規范;擬申請飲片批準文號的品種。
4.2000年以前轉正的新藥標準:
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技術要求規范,修訂《中國藥典》(2000年版)以前收載的新藥試行標準轉正的標準。
5.進口藥材標準的規范和提高
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技術要求規范和提高進口藥材標準,與國內藥材相同的品種要制定統一的標準。
(二)化學藥品標準
1.工作程序與工作進度
⑴2004年底以前組織召開會議,全面清理完成《中國藥典》(2000年版)以外的所有國家藥品標準,以及完成上述標準品種的醫學、藥學審查工作。
⑵2004年9月底完成實驗起草工作,2004年底完成實驗復核工作。原則上實驗起草由生產企業承擔,實驗復核由有關藥品檢驗所負責。
⑶2005年一季度組織召開標準起草、復核工作會議,完成需要進行標準提高的品種任務落實工作。期間進行必要的調研、督促與協調工作。
⑷2006年一季度完成標準的征求意見工作。
⑸2006年上半年完成標準的審定稿工作,下半年完成出版頒布工作。
⑹標準提高工作完成一批,出版頒布一批。所有品種最遲于2006年底前完成。
2.工作原則與技術要求
⑴品種審查應堅持安全、有效的原則;
⑵制定標準應符合《中國藥典》(2000年版)等國家標準要求,堅持提高標準的原則,力爭實現標準的質量可控性。
⑶具體要求應按照:
《中國藥典》(2005版)的各項技術規定;
《國家藥品標準工作手冊》的各項技術要求;
參照國外發達國家藥典及ICH已統一的技術要求。
(三)生物制品標準
1.《規程》(2000年版)暫行版需開展的工作及完成時限:
⑴需要進行臨床再評價
2003年三季度完成,所涉及的品種如下:
氣管炎疫苗、癤病疫苗、氣管炎溶菌疫苗、人胎盤組織液、人胎盤脂多糖。
⑵需要進行工藝改進和方法學研究
2003年四季度完成,涉及的品種如下:
金黃色葡萄球菌濾液制劑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人凝血酶原復合物制造及檢定規程、抗人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檢定規程、氣管炎疫苗、癤病疫苗、氣管炎溶菌疫苗、人胎盤組織液、人胎盤脂多糖等。
⑶需要進行生產和使用情況再調查
2003年四季度完成,此類制品包括:
凍干腦膜炎奈瑟氏菌分群及混合抗原致敏紅細胞制造及檢定規程、綠膿桿菌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蠟樣芽孢桿菌分型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蠟樣芽孢桿菌分型血清SPA試劑制造及檢定規程、布氏菌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布氏菌試管凝集反應用菌液制造及檢定規程、布氏菌玻片凝集反應用菌液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PHA)試劑盒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血凝素制造及檢定規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麻疹病毒血凝素制造及檢定規程、風疹病毒血凝素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脊髓灰質炎病毒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體免疫印染法診斷試劑盒制造及檢定規程、EB病毒-IgA酶染診斷試劑盒制造及檢定規程、輪狀病毒酶標診斷試劑盒制造及檢定規程、流行性出血熱診斷紅細胞制造及檢定規程、抗人免疫球蛋白重鏈γ/α/μ型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抗人免疫球蛋白輕鏈κ/λ型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人IgE酶標診斷試劑盒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馬抗人IgE診斷紅細胞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甲種胎兒蛋白診斷紅細胞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人補體C3診斷血清制造及檢定規程、凍干鼠單克隆抗體PAP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試劑盒制造及檢定規程、妊娠膠乳診斷試劑制造及檢定規程。
2.生物制品檢測與方法的改進:
為落實《中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的編制任務,藥典委員會于2003年第一季度組織召開了有生產企業參加的生物制品各專業委員會會議,討論了各類制品質量標準問題,確定了急待開展的方法學研究課題,明確了方法學研究和驗證的執行單位及時間要求。此項工作于2004年上半年完成。《中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所涉及的生物制品方法學研究課題如下:
⑴疫苗類制品:
甲肝活苗RT-PCR病毒滴定方法的建立、細菌內毒素取代家兔法研究、細胞鑒別試驗中同功酶測定法的建立、逆轉錄病毒檢測方法的驗證、殘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檢測法的改進、乙肝疫苗體外效力測定(CHO 細胞)的建立、乙腦活苗工作種子E蛋白基因穩定性試驗、傷寒疫苗游離甲醛含量測定方法的建立、口服痢疾疫苗效力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卡介菌多糖核酸效力測定法的改進、傷寒Vi多糖疫苗多糖含量測定法的改進、非動物法取代NIH小鼠法測定百日咳疫苗效價的研究、鉤端螺旋體疫苗鑒別試驗比較研究。
⑵細胞因子類制品
細菌內毒素取代家兔法研究、細胞因子制品蛋白質含量測定法的建立、CHO細胞蛋白殘留量測定方法的改進。
⑶血液制品
凝血因子VIIIvWF活性測定方法的驗證、組胺人免疫球蛋白有效成分含量測定方法的建立、人血白蛋白鋁含量測定法的驗證、人血白蛋白激胎釋放酶原激活劑含量測定法的驗證、靜脈丙球Fc功能活性測定法的驗證、凍干人纖維蛋白原純度測定法的驗證。
3.生物制品標準存在的共性問題:
⑴制定《生物制品生產用原輔料質量控制標準》
藥品生產用原輔材料的質量控制是藥品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重要內容。為配合《規程》(2000年版)的實施,我局編制了《中國生物制品主要原輔材料質控標準》(2000年版)。
該標準是在1993年版《生物制品主要原材料試行標準》基礎上,以《中國藥典》(2000年版)、《規程》和《化學試劑標準大全》為依據,并參考國外相關標準編制的。由于該書當時受編制時間所限,只收載了82種生物制品生產用主要原輔材料的檢定項目及標準以及29個相關附錄。根據生物制品質量控制要求,凡在最終生物制品生產工藝中不能完全去除的以及直接接觸成品的主要原輔材料、培養基、賦形劑均需要進行質量控制。為此,藥典會有關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將補充編寫新的生物制品生產用原輔材料質控標準,并作為《中國藥典》(2000年版)三部的配套叢書發行。此項工作將于2004年底完成。
⑵促進實驗動物升級
為實現生物制品從生產起始材料的源頭上與國際標準接軌,《規程》(2000年版)規定,生物制品生產檢定用實驗動物應達到清潔級以上標準。為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生物制品標委會提出分階段實現實驗動物的升級的工作計劃。此項工作將于2004年底完成。
(四)藥用輔料
1.工作程序與工作進度
⑴清理藥用輔料品種情況,于2004年底前完成常用輔料的遴選確定工作。
⑵2004年上半年開展輔料標準制定工作的調研,確定模式;組織落實常用輔料的標準起草與復核工作任務。
⑶2004年底完成常用輔料的起草工作。
⑷2005年一季度完成輔料的標準復核工作。
⑸2005年上半年完成征求意見工作。
⑹2005年9月底前完成常用輔料標準的審定稿工作,2005年底完成出版、頒布工作。
2.工作原則與技術要求
⑴品種審查應結合相應的劑型,堅持安全、有效的原則;
⑵制定標準應符合現行《中國藥典》(2005年版)等國家標準要求,力爭實現標準的質量可控性。
⑶具體要求應按照:
《中國藥典》(2005年版)的各項技術規定;
《國家藥品標準工作手冊》的各項技術要求;
參照國外發達國家藥典及ICH已統一的技術要求。
六、醫學信息支持和標準數據庫的建立
建立與藥品質量密切相關的臨床反饋系統。力爭于2005年底以前實現醫學信息對藥品標準工作發揮指導性支持作用。
(一)中醫藥臨床信息對藥品質量標準的支持
中醫藥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偉大的貢獻。隨著中藥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用藥的要求,中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為了使中藥的質量標準與臨床應用有機的結合,應盡快建立與藥品質量控制密切相關的臨床反饋系統,做到動態互補,實現醫學信息對藥品標準工作發揮指導性支持作用,保障人民用藥的安全、有效。此項工作分為以下三部分:
1.建立、健全醫學分類及醫學評價數據庫:
以功能、病癥、病名對品種進行分類管理;并引入循證醫學及流行病學方法,廣泛收集相關品種的藥效、毒理、臨床及不良反應資料。為藥品實行分級管理、規范功能主治及標準提高工作提供相關資料。
2.建立醫學文獻庫:
通過網絡與有關圖書館或醫學情報中心進行對接,從而實現快速調取中藥的活性成分、毒副反應、臨床應用等相關資料。
(二)化學藥品及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臨床信息對藥品標準的支持:
1.臨床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應用
⑴建立完善化學藥品醫學信息數據庫:該數據庫為國家藥典委員會藥品數據庫的子庫,負責對國內外上市藥品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貯存,其中包括:①藥品類別庫(藥理學分類、治療學分類、解剖學分類、品種分類、復方制劑分類、中西藥合方制劑分類、劑型分類等);②藥品名詞庫(通用名稱、英文名稱、化學名稱、國家批準的商品名稱等):③醫學文獻庫(國內外有關藥品的臨床試驗報告、臨床評價結果;國內外有關藥品的論文、綜述等文獻;國內外有關因藥品質量、佐劑、添加劑、劑型等引起的不良反應的類型及發生率等)。
⑵建立臨床用藥信息網:通過現有學術組織,建立由各級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和臨床藥師專業委員會成員為信息員的臨床用藥信息網。該網絡覆蓋全國城鄉醫院,負責搜集、分析并反饋有關藥品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實用性等信息。對反饋信息進行整理、貯存,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對確定由藥品質量因素導致不良反應、療效有差異的品種,按照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和發生率、療效差異的重要程度,依次納入需進行工藝改進和方法學研究的品種名單。
⑶開展有關藥品品種的工藝改進和方法學研究的支持工作
①對因藥品質量、佐劑、添加劑、劑型等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或多發不良反應的藥品進行藥物流行病學調研,根據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關鍵因素,對進行工藝改進和方法學研究進行支持。
②開展頭孢類抗生素導致嚴重過敏反應的調研及對策的課題研究。課題組由藥典委員會牽頭,中檢所抗生素室為協作單位,北京、上海等地的有關醫院為實驗基地,對頭孢類抗生素導致過敏反應的因素、嚴重程度、發生率進行調研。根據研究結果作出相關對策或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改進工藝、研制相關的皮膚試驗制劑、修改藥品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項]等。
(三)標準數據庫的建立
1.全面建立藥品標準數據庫,力爭于2005年底以前實現:
⑴所有國家藥品標準品種及其數據資料(包括標準起草依據、復核數據、專家審定意見、歷版藥典及國外標準情況、國內生產藥品質量情況等)的電子可查詢性;
⑵藥品標準品種及其所有相關的生產、審批及臨床應用情況資料數據的電子可查詢性;
⑶藥品標準內容對比統計的可分析性(含同方異名、同名異方的查重,同類標準的質量水平分析等),為科學合理地制定我國藥品標準提供信息化支持手段;
⑷實現網上查詢等工作,分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具體進度與安排
1.2003年底完成標準數據庫整體方案的確定,完成計算機房軟、硬件的招標與建設工作。
2.2004年上半年完善系統建設,完成現有國家標準的數據與信息收集、整理及導入工作。
3.2004年下半年實現國家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的信息化全程管理,繼續進行現有國家標準的數據與信息收集、整理及導入工作。
4.2005年上半年完成標準數據庫試運行工作,2005年下半年標準數據庫投入使用。
七、經費預算
本次工作的標準提高起草工作由相關企業承擔并自行解決經費。
專項工作所需經費由我局報財政部列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0-01-01建設部公告第530號--關于發布行業產品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的公告
2006-12-1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1995-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0-12-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成員的函
2009-05-2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2008-09-1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
2008-06-05國務院批轉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低溫雨雪冰凍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指導方案的通知
200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