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交通事故每天都在發生,因交通事故造成了人身財物的損失,就必然存在賠償的問題。顯然,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承擔問題是人們的關注熱點。
汽車行駛證上的車主與肇事司機分離時的賠償責任承擔問題
為了工作生活的方便,我們免不了相互借車使用。
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汽車行駛證上的車主與肇事司機分離時,賠償責任應怎樣分擔?如果小張駕駛大李的車輛,與老王發生交通事故,對老王的賠償也會由于小張與大李不同的關系,導致不同的處理結果。
案例一:雇傭關系發
生交通事故時,小張在執行大李分派的任務,那么,根據《民訴意見》第45條及《最高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的解釋》第9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規定,直接確定由大李為被告,并承擔實際賠償責任。
案例二:夫妻關系
發生交通事故后,可直接確定由肇事司機小張承擔賠償責任。《最高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第25條、第26條均規定:對夫妻一方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另一方原則上也應承擔連帶責任。因此,無須追加駕駛證上記載的車主為被告,并承擔實體責任,因為該責任已在其他法律中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案例三:借用關系
朋友情、同事情、親情,各種情感與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將己物無償借給朋友、親屬、同事使用也是基于情感因素。如果大李在將車輛借給小張使用時,知道小張具有駕駛員資格且無其他不宜駕駛的情況(如喝酒、身體不適等),那么,大李已盡到了謹慎小心的注意義務,不應承擔任何民事責任。
案例四:身份證出借購車
在這里,大李僅僅是名義上的車主,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和支配人是小張,筆者以為,應由小張承擔賠償責任,而名義車主大李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現實生活中,往往由于車輛實際車主的住所地不在車輛購買地,而其又希望所購車輛能夠具有購買地的車牌號以便于運營或通行時,便通過借用本地人的身份證購買車輛。盡管這其中也存在著一些情感因素,但出借人在做出出借行為時,出借人應該可以意識到:當損害發生時,借用人完全可以憑借其住所地、居住地不在本地的情況,逃避責任的承擔。因此可以說,即使出借人審查了購買人駕駛資格等事項,仍有使受害人得不到賠償的危險存在,從另一個角度說,其仍未盡到充足的注意義務。因此,出借身份證必須慎之又慎。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法院民事賠償責任確認不可混為一
談通常以為,交通事故致損案件只要經過交通部門對事故責任做出認定,即明確了損害雙方的賠償責任。這種理解完全將行政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混為一談,是一種誤解。交通部門對事故雙方責任的認定是一種行政確認,如果不服,惟一的救濟途徑是向上一級交通部門申請重新認定。法院不能也無權做出更正。而民事賠償責任則不同,民事當事人承擔賠償責任完全取決于侵權的四個構成要件:即違法行為、損害結果、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及過錯。事實上,交通事故致損案件是特殊的侵權案件。尤其當車輛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時,行政責任與民事責任的分歧比較明顯。舉例予以說明:
案例五:交通部門認定承擔事故次要責任者,法院并未判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劉某騎自行車順行與趙某騎自行車逆行發生交通事故,趙某被致傷。交通部門認定此事故由趙某承擔主要責任,而劉某因其自行車無牌號,承擔此次事故的次要責任。后趙某起訴要求劉某按次要責任賠償損失。
車輛(無論是否是機動車輛)無牌號是否必然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呢,筆者以為不然,如果在交通事故中,損害的發生與其車輛制動系統或其他車輛本身的問題有相當的因果關系,無疑可以確定駕駛人具有過錯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否則完全可以免責。上例中,趙某受損完全由于其逆行所致,劉某承擔次要責任的原因僅僅由于其自行車無牌號,而該情形與損害結果的發生并無相當因果關系的存在。因此,判決駁回趙某的訴訟請求。
案例六:交通部門認定負事故全部責任者,法院判因對方也有過錯減輕其賠償責任
某日,因下雪路滑。張兵駕駛摩托車行駛時摔倒在地,適逢李紅駕駛小客車行駛至此,因李紅未能保持安全車距與倒地的張兵的車輛碰撞。張兵受傷,診斷為:“多發性軟組織損傷”,交通部門認定由李紅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后張兵向法院起訴要求李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可以說,張兵受傷取決于二個因素,一個是張兵騎摩托車時摔倒在地的事實,另一個由于李紅未能保持安全車距的事實。二者具有一定的聯系,且張兵傷情并不嚴重,其摔傷的事實也可能造成該損害結果,因此,在民事賠償上,張兵也有過錯,應適用《民法通則》第131條之規定,適當減輕李紅的賠償責任。
案例七:交通部門未對事故責任作出認定,法院亦可依據其他證據進行判決
田某與李曉分別騎自行車并行,二人無意中碰了一下,恰使田某摔倒致傷。交通部門以此事故是后報事故,未對事故責任做出認定。于是田某起訴李曉賠償損失。傳統的觀點認為,一旦交通部門無法認定責任時則應根據混合過錯,由雙方當事人各承擔同等責任。但筆者以為,如果雙方均無過錯,則可以綜合實際適用《民法通則》第132條之規定;如果原告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時,應駁回原告的請求;如果事故的一方有損害結果,但不能證明事故的另一方具有過錯,而且另一方又提供了可以形成證據鏈的一些證據,則亦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總之,對車輛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應根據一般侵權案件的要件和證據分析,不能只受行政責任認定的影響,行政責任認定也只是一份民事證據。當然,如果該行政責任認定并無不妥之處,其證明效力高于其他證據。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即使不提供被告身份證信息,法院也必須受理立案
2020-03-04疫情防控中的“吹哨人”“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
2020-03-24想要起訴車禍的肇事者,交通事故起訴書怎么寫?
2020-04-03過濾出文章中的圖片
2020-04-07侵害生命健康權應承擔的責任
2020-04-09老字號法律保護還存在什么問題
2020-04-10誤工費會怎么賠?
2020-04-11網絡誹謗罪的構成條件
2020-04-13如何構成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2020-04-20申請喪葬撫恤金具體的手續是什么
2020-04-22夫妻離婚后,不要小孩不給撫養費是否犯法
2020-04-23被遺棄子女是否有義務贍養老人
2020-04-24起訴離婚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04-24財產繼承公證如何處理
2020-04-26遺囑的有效條件了解一下
2020-04-26串通投標罪的客觀事實構成要件
2020-04-27關于“辭退”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04-29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如何爭奪?
2020-04-28未婚生子怎么給孩子上戶口?
2020-04-28有孩子離婚程序具體怎么走
2020-04-29債務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0-04-29廣播權的定義和概念
2020-04-29最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是怎么分割的?
2020-04-30老公出軌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4-30離婚夫妻共同財產約定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04-30婚前財產公證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4-30離婚補償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05-01非婚生子女撫養有哪些相關的法律規定?
2020-05-01被過度醫療了怎么辦?
2020-05-02民間借貸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05-03廠房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05-04子女撫養權歸屬問題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0-05-04變更撫養權協議要公證嗎?為什么要公證?
2020-05-05訴訟離婚需要到哪一方法院進行起訴?
2020-05-05征地公告有效期一般多長時間
2020-05-06產假能有工資嗎?
2020-05-07民間借貸之放高利貸需要注意事項
2020-05-07職工違法被判刑可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05-07什么情況下行政處罰不予立案
2020-05-08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需要提供哪些證明文件?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