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鄭民一終字第94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趙秀云,女,1967年10月9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登封市徐莊鄉楊林村三組。
委托代理人馮中會,男,1949年7月 15日出生,漢族,登封市司法局干部,住登封市城關鎮少林大道7號。
委托代理人丁銀州,登封市嵩陽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靜慧,女,1998年9月 24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訴人趙秀云。
法定代理人趙秀云,基本情況同上,系上訴人李靜慧之母。
上訴人(原審被告)張鄧博,曾用名張鄧波,男,1990年8月 11日出生,漢族,住登封市徐莊鄉柳泉村。
法定代理人趙秀云,基本情況同上,系上訴人張鄧博之母。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中義,男,1928年7月 15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登封市徐莊鄉楊林村三組。
委托代理人李宗仁,男,1966年2月2日出生,漢族,農民,系被上訴人李中義之子,住登封市徐莊鄉楊林村。
委托代理人劉占營,河南嵩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李國省,男,1954年2月 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登封市徐莊鄉下地門。
上訴人趙秀云、李靜慧、張鄧博因與被上訴人李中義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2002)登民初字第691-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趙秀云及其代理人馮中會、丁銀州、上訴人張鄧博和被上訴人李中義的委托代理人李宗仁、劉占營、原審第三人李國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2年5月19 日原告之次子、被告趙秀云之丈夫李宗權在登封市徐莊鄉天河二礦上班不幸死亡,礦方給付死亡賠償金60000元,又支付給被告2000元現金及1東風車煤作為喪葬費用。2002年5月26日,原告李中義沒有委托,而其長子李宗仁與趙秀云達成了同意給付李中義7000元,由長子李宗仁保管,以后關于父親撫養和后事一切由李宗仁全部所管的協議。李宗仁將7000元給其父李中義后,李中義以協議時其未參加,給7000元分割不公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合理分割,并繼承其次子李宗權的遺產。
原告李中義之次子李宗權于1997年7月與被告趙秀云再婚,婚后雙方在趙秀云家居住生活了半年多,雙方又回到李宗權老家和原告李中義共同生活.1998年 9月生一女孩李靜慧,2000年雙方與原告李中義分開生活。2001年李宗權與趙秀云夫婦新建了一處房屋,其中上屋平房3間,北廂房平房1間,南廂房石棉瓦房2間。李宗權死后,2002年7月 2 日趙秀云將該宅房屋交給第三人李國省看管(簽有協議)。原告所居住的老宅是李中義早年所建,不是李宗權與趙秀云的夫妻財產。
另查明,死者李宗權與趙秀云均系再婚。趙秀云再婚前與前夫張春輝于1990年8月生一子張鄧博。趙秀云與李宗權1997年7月結婚后,張鄧博一直同其祖父張占義共同生活,其母趙秀云也常給張鄧博生活資助,其戶口一直隨其祖父張占義,沒有遷入過李宗權的名下。
原審法院認定的上述事實有登封市徐莊鄉天河二礦2002年10月24日、2002年12月10日出具的2份證明、李君義等人出具的證明、登封市徐莊鄉楊林村村委會2003年1月17 日、2003年6月19日出具的2份證明、登封市徐莊鄉柳泉村村委會2002年10月30日、2002年11月1日出具的2份證明、張春輝病故后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審批表、李宗仁與趙秀云2002年5月 26日所簽協議、2002年10月24 日、2002年10月28日被告代理人制作的2份調查筆錄、張占斌和王六的證言、趙秀云與李國省2002年7月 2日簽訂的房屋看管協議、原審法院2002年11月19日、2002年11月20日、200年 12月13日、2002年12月31日制作的4份調查筆錄等證據在卷佐證。
原審法院認為,2002年5月 19日原告次子、被告趙秀云之夫李宗權在登封市徐莊鄉天河二礦死亡,礦方補償給死者家屬 60000元,又另支付給趙秀云 2000元現金及 1東風車煤作為喪葬費用,被告趙秀云自己領取53000元,只給了原告7000元,和2001年李宗權與被告趙秀云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新建了一處房屋,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予以認定。但在死亡補償金分割上,原告只得了7000元,顯失公平,鑒于原告年老體弱和被告李靜慧年幼,應予照顧多分,故原告分得 20000元(包括已取得的7000元)、被告李靜慧分得28000元、被告趙秀云分得12000元為宜。原告長子李宗仁與被告趙秀云協議把死亡補償金分給原告7000元,因原告不知道,也未委托其長子李宗仁,該協議應為無效協議。李宗權與趙秀云婚姻存續期間所建的房屋一處,其中的一半應分出歸趙秀云所有,另一半應由原告李中義、被告趙秀云、李靜慧繼承。而被告趙秀云辯稱張鄧博是其招夫養子,亦有繼承權,而事實是,張鄧博是趙秀云與前夫張春輝1990年所生,1997年趙秀云與李宗權再婚后,張鄧博一直隨其祖父張占義生活,趙秀云僅只是在生活上給予一定的經濟資助,同時張鄧博的戶口一直隨其祖父張占義,張鄧博與李宗權從形式到事實上一直沒有形成撫養關系,趙秀云稱是招夫養子,但既沒有書面證據,事實上也不存在,因此,被告趙秀云辯稱張鄧博亦有繼承權的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原告李中義所居住的老宅,系原告自己所建,應歸原告所有,不屬于遺產范圍,不能分割,第三人給被告看管房子,而不是購買,不應承擔民事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二款、第十條、第十三條的規定,判決如下:一、雙方所爭死亡補償金60000元,原告分得20000元(包括已取得的7000元),被告李靜慧分得28000元,趙秀云分得12000元,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被告趙秀云從自己取得的53000元中再給付原告李中義 13000元。逾期給付,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二、李宗權的遺產北廂房平房一間歸原告李中義繼承所有,上屋平房三間和南廂房石棉瓦房二間歸被告趙秀云、李靜慧分割和繼承所有。該院廁所、大門,由原、被告共同使用。案件受理費2510元,由原告負擔510元,被告負擔2000 元。
宣判后,被告趙秀云、李靜慧、張鄧博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審重審時,作為原審的登封市人民法院民事庭應該回避而未回避,違反法定程序;原審法院隱瞞上訴人趙秀云提供的1997年5月24日的養老養小協議等關于上訴人張鄧博有繼承權的證據,違法辦案;原審法院認定上訴人趙秀云從天河二礦領取死亡補償款 60000元沒有依據,吳文蒼、張松川的證言不應被采信,書面證據顯示上訴人趙秀云只領取死亡補償款10000元;上訴人趙秀云和李宗權婚姻存續期間蓋房時借外債14500元,應先從死亡賠償款中扣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審判決,改判張鄧博對李宗權的遺產有繼承權;趙秀云蓋房時所欠14500元從遺產中扣除。
被上訴人李中義辯稱,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趙秀云、李靜慧、張鄧博的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第三人李國省辯稱與本案無關。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第一次審理本案時合議庭成員為韓德忠、劉隆斐、岳青峰,重審的合議庭成員為韓彥周、楊菊鳳、楊景南。本院在審理本案過程中,上訴人提交了原審時經質證的所謂的“1997年5月24日的養老養小協議”,實際上是張占斌出具的證明李宗權到張占義家撫養老小的證言。上訴人另提交了 2002年5月19日天河二礦的張丙義與趙秀云簽訂的協議書1份,以證明李宗權死亡,礦方僅賠償10000元;被上訴人對此不予認可,并辯稱一審法院 2002年12月31日向張丙義調查時的調查筆錄顯示,天河二礦為了掩蓋李宗權死亡事故,避免擴大影響,才出具的該協議書,實際賠償款額是60000元。上訴人還提交了張戰強、王六、李發有、李君義、張松川的證言,以證明趙秀云未領取60000元賠償金、張鄧博有繼承權;被上訴人認為以上證人證言不屬于新的證據,且證人未到庭,不予質證;以上證人證言出具的時間均在原審法院重審開庭之前。上訴人為證明上訴人趙秀云和李宗權婚姻存續期間蓋房時借外債 14500元,向本庭提供了(2003)登民初字第1459、1460、1461、1462、1463、1464、1465號共7份民事調解書;被上訴人辯稱這7份民事調解書顯示原告的代理人均是丁銀州,其與被告趙秀云有利害關系,不能排除串通的可能,其余事實與原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以上事實有2002年5月19日簽訂的協議書1份、張占斌、張戰強、王六、李發有、李君義、張松川的證言、(2003)登民初字第1459、1460、1461、1462、1463、1464、1465號民事調解書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予以證明。
本院認為,原審法院重審本案時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本案,故上訴人上訴稱登封市人民法院民事庭重審時應該回避而未回避,違反法定程序的理由,本院不予采納。上訴人在一審提交的相關證據在庭審筆錄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故上訴人上訴稱原審法院隱瞞證據,違法辦案的理由,本院不予采納。上訴人提交的張戰強、王六、李發有、李君義、張松川的證言,因證人未到庭作證,且以上證人證言出具的時間均在原審法院重審開庭之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以上證人證言不屬于二審程序中的新證據,本院不予采信。雖然天河二礦的張丙義與上訴人趙秀云簽訂協議書顯示李宗權死亡,天河二礦賠償10000元,但無其他證據予以印證;一審法院2002年12月31日向張丙義調查時的調查筆錄顯示,天河二礦為了掩蓋李宗權死亡的事故,避免擴大影響,才出具的該協議書,實際賠償款額是60000元,且有張松川、吳文蒼出庭作證時的證言予以相互印證。故天河二礦因李宗權死亡,共賠償死者家屬 60000元的事實,本院予以認定。上訴人趙秀云與被上訴人李中義之子李宗仁所簽協議顯示,被上訴人李中義僅取得7000元賠償金,且被上訴人在一審時提交了充分的證據證明上訴人趙秀云領取了53000元賠償金,對此,本院予以認定。故上訴人上訴稱原審法院認定上訴人趙秀云從天河二礦領取死亡補償款 60000元沒有依據、吳文蒼、張松川的證言不應被采信、書面證據顯示上訴人趙秀云只領取死亡補償款10000元的理由,本院不予采納。該60000元的死亡賠償金應由李宗權的法定繼承人繼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只有存在扶養關系的繼父子之間才可相互繼承。雖然李宗權與上訴人張鄧博形成繼父子關系,但上訴人張鄧博的戶口并未隨上訴人趙秀云一起遷至李宗權處,認定雙方構成撫養關系,缺乏依據,故上訴人上訴稱上訴人張鄧博對李宗權的遺產有繼承權的理由,本院不予采納。至于上訴人提供7份民事調解書,以證明上訴人趙秀云和李宗權婚姻存續期間蓋房時借外債14500元,因以上調解書中原告的代理人丁銀州與趙秀云有利害關系,不能合理的排除雙方有惡意串通的可能,因此,對以上7份調解書中認定的事實,本院不予采信,上訴人上訴稱趙秀云蓋房時所欠 14500元應從遺產中扣除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對原審判決第二項未提出上訴,本院對此不予審查。綜上所述,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被上訴人的答辯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納。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判決適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510元,由上訴人趙秀云、李靜慧、張鄧博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良熙
代理審判員 閆 明
代理審判員 李 南
二○○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書 記 員 張向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先予執行申請書(民事)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再審后的上訴、抗訴案件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刑事判決書樣式)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罰款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收據(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詢問筆錄
2020-10-14出入境管理監視居住/延長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拘留所等級申報、審批表
2020-10-14×××公安局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材料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回避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