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極遠電子有限公司訴哈達專利國際申請權權屬糾紛案一審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1)一中知初字第121號
原告北京極遠電子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昌平區水庫路12號。
法定代表人沈大淼,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強,北京市北方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李順德,男,1948年4月7日出生,漢族,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室主任,住北京市西城區府右街135號。
被告哈達,男,1958年10月出生,蒙古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三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住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愛民路253醫院宿舍147棟1單元5號。
原告北京極遠電子有限公司(簡稱極遠電子公司)訴被告哈達專利國際申請權權屬糾紛一案,本院于2001年4月1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1年11月9日和2004年4月6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極遠電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強、李順德,被告哈達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極遠電子公司訴稱:1995年10月26日,我公司與被告哈達簽訂《
協議書》,其中第4條約定:“與復蘇機相關的后續技術(喉鏡、呼吸機、供氧系統)發展,也納入協議1、2條技術分成的約定,不再另行計算。專利申報時,專利權人為甲方(即我公司)。”隨后,我公司依照約定給付了被告銷售提成,但被告卻違反協議,于1996年5月6日私自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國家專利局)提出了“便攜式手控噴射通氣供氧喉鏡”(申請號96106088.3)發明專利申請(簡稱訴爭國內專利)。我公司就此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
變更訴爭國內專利申請人為我公司的請求,該請求于1998年9月18日獲準。被告對此提出復議,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0年1月26日作出第521號行政復議決定,駁回了被告的復議請求。被告于2002年6月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
撤銷該行政復議決定,經人民法院兩審終審判決,確認了我公司的訴爭國內專利利人地位。我公司通過對訴爭國內專利的同族專利進行檢索,獲知被告于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間,以訴爭國內專利的專利申請號、優先權日等基礎條件,產生PCT(專利合作條約)優先權申請號W01997CH9700040和PCT優先權申請日1997年5月5日,采用“帶有手控噴氧裝置的麻醉喉鏡”的名稱,分別申請了5項PCT國際發明專利,即:1997年5月5日申請的歐洲專利、以色列專利和日本國際發明專利;1997年5月7日澳大利亞國際發明專利;1998年11月4日美國國際發明專利。被告以個人名義提出專利國際申請并進入多國程序,其行為侵犯了我公司的訴爭國內專利的專利國際申請權,為保護我公司的合法權益,及時制止被告的
侵權行為,請求法院判令被告:1、停止侵權,將訴爭國內專利在澳大利亞(申請號CN199700000026889,公布號AU2688997)、歐洲(申請號CN199700097920487,公布號EP904726)、日本(申請號199700000539388,公布號JP2000510361)的國家專利申請的國際申請人變更為我公司;2、將訴爭國內專利的美國(專利號CN199800000180174,公布號US6106458)、以色列(專利號CN199700000126646,公布號IL126646)國家專利的權利人變更為我公司;3、被告向我公司移交1、2項變更所需要的全部相關文件、證明、證書;配合我公司辦理相關變更手續;4、
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哈達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其在庭審中辯稱,涉及訴爭國內專利屬的判決書不存在,權屬并未確定,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 1995年10月26日,極遠電子公司作為甲方與乙方哈達,就“緊急心肺復蘇機”專利技術產品的銷售提成以及新一代“喉鏡”的專利申報等事宜簽訂《協議書》,雙方約定了甲方向乙方支付相關產品稅后提成款、新一代“喉鏡”專利的專利權人為甲、乙雙方、涉及“緊急心肺復蘇機”相關的后續技術(喉鏡、呼吸機、供氧系統)的專利申報,專利權人為甲方等內容。
1996年5月6日,哈達以申請人兼發明人的名義單獨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名稱為“便攜式手控噴射通氣供氧喉鏡”,申請號為96106088.3發明專利申請(即訴爭國內專利)。極遠電子公司得知哈達以個人名義提出該專利申請后,于1997年5月先后向內蒙古自治區專利管理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異議請求。
1997年7月,哈達向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新城區人民法院)以極遠電子公司違反《協議書》,終止向哈達支付相關產品稅后提成款為理由,對極遠電子公司提起
民事訴訟。1997年9月,新城區人民法院判定哈達自單方申請訴爭國內專利后,致使極遠電子公司停產停銷,哈達失去了稅后提成的基礎,其要求支付稅后提成款不予支持。哈達不服提起上訴,1998年3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呼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1998)呼經終字第10號民事判決,駁回了哈達的上訴,維持原判。哈達不服繼續提出再審請求,2000年1月25日,呼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1999)呼經再終字第24號民事判決,確認了上述事實并維持了新城區人民法院(1997)新經初字第151號民事判決。
1998年6月,極遠電子公司根據上述生效民事判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將訴爭國內專利的申請人由哈達變更為極遠電子公司等著錄項目變更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經審查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兩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未明確(訴爭國內專利)申請號及申請權歸屬于誰”為理由, 書面致函向呼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咨詢,回函稱:“哈達同意將訴爭國內專利由極遠電子公司申請。因哈達未按約履行自己的義務,首先
違約,故所造成的后果應由其承擔”。1998年9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作出的著錄項目變更決定在第14卷第49號《發明專利公報》上公布,內容為:將訴爭國內專利的申請人由哈達變更為極遠電子公司,發明人由哈達變更為哈達、韓燕嬰、李雪瑋。
2000年1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哈達提出的不服著錄項目變更復議申請作出第521號行政復議決定,認為呼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哈達訴極遠電子公司
合同糾紛案作出的終審判決,已經確認哈達違約在先,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應為極遠電子公司享有,原著錄事項變更決定將該專利申請人由哈達變更為極遠電子公司,并變更相應的聯系地址正確、程序合法。故維持原著錄項目變更決定。哈達不服該復議決定向本院提起
行政訴訟,本院作出(2002)一中行初字第455號行政判決,確認哈達享有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極遠電子公司不服提起上訴,2003年3月2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3)高行終字第26號終審行政判決,撤銷了本院的一審行政判決,維持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的第521號行政復議決定,即確認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為極遠電子公司享有。
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間,哈達以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人的身份,利用該專利技術方案、國內申請日、優先權日等基礎條件,以個人名義提出訴爭國內專利的專利國際申請,并取得專利國際申請優先權號,冠以“帶有手控噴氧裝置的麻醉喉鏡”的國際發明專利名稱,分別提出了以下5項PCT國際發明專利申請,即:1997年5月5日提出的歐洲國際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199700097920487,公布號EP904726)、1997年5月7日提出的澳大利亞國際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199700000026889,公布號AU2688997,申請階段)、1997年提出的日本國際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199700000539388,公布號JP2000510361)和 1997年申請的以色列國際發明專利(專利號CN199700000126646,公布號IL126646) 、1998年11月4日申請的美國國際發明專利(專利號CN199800000180174,公布號US6106458)。
以上事實,有哈達與極遠電子公司簽訂的《協議書》、第521號行政復議決定書、(1998)呼經終字第10號民事判決、(1999)呼經再終字第24號
民事判決書、(2003)高行終字第26號
行政判決書、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出具的《同族專利檢索》以及當事人庭審陳述筆錄等證據在案佐證。[Page]
本院認為,根據查明的事實和當事人的訴、辨主張,本案存在兩點爭議:
第一, 關于訴爭國內專利的國際申請權人的確認。
根據查明的事實,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已為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所確認,即原告極遠電子公司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于1998年9月24日作出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人著錄事項變更之日起即為訴爭國內專利的專利申請權人,極遠電子公司享有訴爭國內專利的相關權利。根據我國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單位或者個人根據我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將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提出專利國際申請的,應當先申請我國專利。在我國,由于專利國際申請以專利國內申請為前提,所以可以認為,就某項技術方案申請國內專利的權利人依法享有該項專利的國際申請權。據此,原告極遠電子公司在依法變更取得訴爭國內專利的同時,已經依法實際取得了訴爭國內專利的國際申請權。因被告哈達向歐洲、美國等5個國家或洲際提出的名稱為“帶有手控噴氧裝置的麻醉喉鏡”的國際發明專利申請,是以訴爭國內專利為基礎提出的專利國際申請,在訴爭國內專利歸原告極遠電子公司的情況下,該5項專利國際申請權應當依法確認為原告極遠電子公司所有。
第二、哈達提出上述5項專利國際申請的行為是否構成對原告極遠電子公司專利國際申請權的侵害。
因哈達以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人的身份提出涉案5項專利的國際申請的行為均發生在原告訴爭國內專利申請權人身份被最終確認之前,且本案爭議的實質為專利國際申請權權屬糾紛,故原告指控哈達侵犯其專利國際申請權的訴訟主張,因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本院依照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條,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1〕21號《關于審理
專利糾紛案件
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歐洲國際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199700097920487)、澳大利亞國際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199700000026889)、日本國際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199700000539388)、以色列國際發明專利(專利號CN199700000126646) 、美國國際發明專利(專利號CN199800000180174)五項專利國際申請權人為原告北京極遠電子有限公司;
二、駁回原告北京極遠電子有限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北京極遠電子有限公司負擔500元(已交納),由被告哈達負擔5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7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于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及副本,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如在上訴期滿后7日內未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趙 靜
審 判 員 蘇 杭
代理審判員 張曉霞
二 0 0 五 年 六 月 十 七 日
書 記 員 芮松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