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破產
嚴格責任原則
行政撤職
納稅人名稱是什么
人事保管合同
辭退書
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和股東間可以轉讓股權,若要轉讓給該公司股東之外的人,需要進行書面通知,根據對通知書的態度決定能否轉讓,除非該公司對于股權有其他規定。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的情況有哪些?以下是部分糾紛案件情況,有訴訟需要可咨詢律霸的專業律師:
一、不同訴訟主體的糾紛案件
(一)股權轉讓雙方之間的糾紛
涉及到轉讓雙方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糾紛,如請求履行轉讓合同,請求支付股權轉讓款并賠償損失或支付違約金,或者請求解除轉讓合同,請求認定轉讓合同無效等等。這類糾紛主要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應列合同的相對人為被告,涉及到公司利益的,應列公司為第三人。
(二)涉及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訴訟糾紛
如《公司法》第71條第2款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時,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但關于購買價格如何確定,是以對外轉讓合同的價格,還是以公司凈資產重新進行評估確定價格,實務中存在不同認識(對于未約定轉讓對價的,下文詳細闡述),筆者認為,關于購買價格的確定應綜合考量對外轉讓合同的價格是否存在惡意抬高價格的情況,結合公司凈資產評估確定的價格,擇一合理價格。再如,股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因出讓股東未履行向公司其他股東的告知義務,公司其他股東主張合同無效并請求行使優先購買權糾紛案件中。這類糾紛需要結合公司法與合同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應列出讓股權的股東為被告,公司為第三人,涉及其他的股東利益,一并追加為第三人。
(三)瑕疵出資股權轉讓引起的糾紛
若是股權受讓方明知出讓方出資存在瑕疵仍受讓的,對未按期足額的欠繳出資部分,債權人或者公司有權將股權受讓方列為被告,要求承擔連帶補充責任。若受讓方不知情,不應承擔責任,還可以將股權轉讓方列為被告,要求撤銷轉讓合同。
(四)隱名股東或實際出資人轉讓股權引起的糾紛案件
1、顯名股東將其名下股權轉讓、質押,或者顯名股東的債權人要求執行顯名股東的股權等行為,屬合法有效。因顯名股東自身的債務導致其名下股權被執行,從而損害隱名出資人利益的,隱名出資人可以根據其與顯名股東之間的合法協議主張權利。
2、隱名出資人與第三人約定,將其出資及與顯名股東之間約定的收取投資回報的權利轉讓給第三人的協議,我們認為,該協議因不符合股權轉讓協議的主體和客體的要求,不屬股權轉讓協議,屬于債權轉讓協議,該協議的效力不受《公司法》第72條的約束。但是,隱名出資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股權轉讓、質押行為無效,其債權人也不能要求執行相關股權。
上述案件中,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是合同關系,具有相對性。涉及到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糾紛時,應適用合同法相關規定處理,一般應將顯名股東列為被告;涉及到隱名股東要求顯名時,應適用公司法相關規定處理,將公司列為被告;涉及到與第三人時,第三人與顯名股東的糾紛,一般適用公司法及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處理,將顯名股東與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第三人與隱名股東,應適用合同法相關規定處理,第三人應將隱名股東列為被告。
(五)股權善意取得引發的糾紛案件
公司股權被無權轉讓后,受讓方主張善意取得公司股權。該類案件中,既要考慮公司法律關系具有外觀公示的特點,又要注意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原理,依法保護公司股東和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此類案件多產生于其他股東對于股權轉讓存在異議,一般是其他股東作為原告,而善意取得第三人與公司為被告。
(六)股權轉讓糾紛中涉及公司決議的糾紛案件
股權轉讓糾紛中涉及公司決議無效或撤銷,當事人起訴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請求撤銷上述決議的,應當列公司為被告,對決議涉及的相對利害關系人,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
二、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
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與股權轉讓行為的效力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兩者成立的順序是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在先,股權轉讓行為在后。我國《公司法》對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采取成立生效為原則,登記生效為例外的立法。如同其他合同一樣,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分為有效、無效、可撤銷、效力待定四種情形。生效的股權轉讓合同僅產生轉讓方將其股權交付給受讓方的合同義務,而非導致股權的當然變動。即使股權轉讓合同生效,但轉讓方怠于履行或者拒絕履行義務的話,股權不發生變動,轉讓行為未發生。受讓方僅享有請求權,有權根據《合同法》追究轉讓方的違約責任,包括解除合同、繼續履行合同、賠償損失等。因此,在認定股權轉讓合同效力上,不以股權變動作為必備條件,不以未發生股權變動為由而否認合同的效力。該規則適用于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侵害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股權轉讓的合同效力
確認該類股東轉讓合同的效力,目前存在諸多學說,如無效說、有效說、效力待定說及撤銷權說。效力待定說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適用公司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向公司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未履行公司法第71條規定的股東同意手續的,應認定合同未生效。訴訟中,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征求其他股東的意見,期限屆滿后其他股東不作相反意思表示的,視為同意轉讓,可認定合同有效。該期限內有其他股東表示以同等條件購買股權的,應認定合同無效,受讓人只能要求出讓人賠償損失。”亦有部分判決認為應為撤銷權說。
此種情況下該合同應認定為可撤銷。因為未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或侵害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股權轉讓,其所侵害的僅僅是其他股東利益,而并非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只要當事人之間意思表示是真實的,就不應輕易否定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撤銷權說相對于效力待定說的優勢在于督促權利方在法律規定期限內積極行使權力,以促使公司穩定經營,有利于公司內部法律關系的穩定。
2、瑕疵出資的股權轉讓合同效力
瑕疵出資股東轉讓股權的,人民法院不得以出資存在瑕疵為由認定股權轉讓合同無效。股東轉讓股權時隱瞞瑕疵出資事實的,受讓人可以受欺詐為由請求撤銷股權轉讓合同。瑕疵出資股東轉讓股權后,瑕疵出資的民事責任由轉讓人與受讓人連帶承擔。轉讓人或受讓人不得以內部關于責任承擔的約定對抗公司和公司債權人。(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股權轉讓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1)國有法人股股權變更的,未經批準時未生效,但可要求義務方履行相關報批義務
國有法人股屬于國家財產,未經國家授權的具有管理職權的財政部以及之后行使該職能的國資委批準不得轉讓,股權轉讓條款未生效但并不影響合同其他條款的效力。對方當事人請求繼續履行報批義務并存在繼續履行的可能性時,法院應判令繼續履行報批義務以促成合同生效。(邯鄲叢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廣順房地產開發唐山有限公司等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二終字第53號])
(2)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的或證券公司變更股東的,未經批準,合同成立但未生效
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16條的相關規定,保險公司變更出資額占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5%以上的股東,或者變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應當經中國保監會批準。
根據《證券法》第129條第1款相關規定,證券公司設立、收購或者撤銷分支機構,變更業務范圍或者注冊資本,變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權的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司章程中的重要條款,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停業、解散、破產,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14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事先告知證券公司,由證券公司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
認購或者受讓證券公司的股權后,其持股比例達到證券公司注冊資本的5%;
以持有證券公司股東的股權或者其他方式,實際控制證券公司5%以上的股權。
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證券公司的股權。證券公司的股東不得違反國家規定,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3)中外合作或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一方轉讓其權利的,所簽訂的協議成立,但未生效。該轉讓行為須經他方同意,并報審查批準機關批準,否則轉讓無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20條、《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10條)。
(4)礦山及房地產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的性質及效力認定
在涉及礦山和房地產公司股權轉讓糾紛案件中,股權轉讓雙方往往會對合同的效力產生爭議。對于涉及礦山及房地產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認定,目前審判意見尚未達成共識。因為此類股權轉讓中,一般名為股權轉讓,實為礦業權和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應以違反了關于礦產資源和土地管理的強制性法律規定等為由主張無效。但審判實踐中也有部分認為這類合同應認定為有效,原因一是公司法并未禁止該類行為,也完全符合公司關于股權轉讓的規定;二是若認定合同無效,涉及到法律的適用以及認定無效后給交易秩序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青海匯吉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周衛軍與杜紅亞、李占云等股權轉讓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二終字第86號])。
對于此類合效力的認定,應根據具體案情考慮。若是企業具有充足的資產,礦業權或土地使用權只是其一部分財產,股權轉讓合同確實是對于其自身股權的處分,那股權轉讓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但是若企業僅有礦業權或土地使用權,無其他大額財產的情況下仍高價轉讓其股權的,或者在簽訂股權轉讓合同時,明確約定股權轉讓僅針對礦山權項目或者土地使用權,不涉及其他資產的;則應認定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股權轉讓合同無效。
三、其他情形
1、企業國有資產的轉讓應通過國家規定的場所進行交易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可以采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等方式處理。根據國務院授權,國資委、財政部制定實施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4條、第5條的規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可以采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等方式進行。企業未按照上述規定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而是進行場外交易的,其交易行為違反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則,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應依法認定其交易行為無效。
2、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條款經登記后可對抗第三人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組織和行為規則,是發起設立公司的投資者就公司的重要事務及公司的組織和活動做出的具有規范性的長期安排,這種安排體現了很強的自治性。公司章程經登記已達到公示之目的,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公司法》第71條第1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依該規定,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股權,未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間股權轉讓加以限制。同時,該條第4款規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依該規定,允許章程作出例外規定,這屬于任意性條款,股東可以基于該規定對股權內部轉讓進行限制。因此,對于公司章程中的特別規定,各方都應當尊重。從公司合同理論的視角分析,在公司法規定之外對股東轉讓股權設定特定的條件,是符合合同自由原則的。但是又該如何區分任意性規范與強制性規范,目前的通說為當某個規范所規定的問題屬于公司內部問題時,通常可以作為任意性規范;當某個規范所規定的問題屬于公司外部問題時,涉及公司之外的第三人時,則作為強制性規范。對于任意性規范,公司章程可以予以變更;對于強制性規范,公司章程不能變更。
3、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條款效力的例外
公司章程可以對股權轉讓作出限制性的約定,這種約定相比公司法關于股權轉讓的一般性規定,提出了更為苛刻的條件,是章程制定者為了維護自身及公司利益達成合意的體現。在肯定章程可以對股權轉讓作出限制性約定的同時,必須明確,這一限制性約定是受到制約的,對于違法的或者違反公司法原理的限制性條款,不應認定其效力。具體而言:A、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的限制性條款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相抵觸的,應確認該公司章程條款無效,對股東沒有法律約束力,股東違反該條款轉讓股權而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有效。B、公司章程的限制性條款造成禁止股權轉讓的后果。這種約定違反股權自由轉讓的基本原則,剝奪了股東的基本權利,應屬無效,股權轉讓不因違反這些限制性約定而無效。
4、公司瑕疵決議被判決無效、撤銷或不存在后對股權轉讓的影響問題
在股權轉讓交易中,應區分股東內部轉讓與外部轉讓,內外有別予以處理。如果轉讓行為發生在公司內部,雖然根據《公司法》第71條第1款相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但是若公司關于股權轉讓的決議被判決無效、撤銷或不存在后,股權轉讓合同喪失效力,股權回歸到轉讓前的狀態。對決議瑕疵負有責任的股東應向無過錯的股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股東大會通過收購本公司的股份的決議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如果股權轉讓給公司以外的第三人,應盡量適用代表權、表見代理等法則保護因信賴公司決議有效而交易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股權轉讓不必然回歸到轉讓前的狀態:當第三人為善意時,必須保護第三人合理信賴利益,股權轉讓的結果不受影響;當第三人明知公司關于股權轉讓的決議存在瑕疵而受讓股權的,則股權轉讓的結果不應被確認。
5、股權轉讓涉及的股利分配問題
股利分配糾紛源自股東的股利分配請求權。股利分配請求權是股東基于其公司股東的資格和地位而享有的請求公司向自己分配股利的權利。因而,股利分配請求權不能脫離股權而存在。而股利分配給付請求權則不同,它是請求公司給付已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確定的具體股利分配金額的權利,屬于單純的獨立于股東權的債權。在股利分配給付糾紛中,法院不再對應否分配股利及如何分配的問題進行審查,而是直接根據股東會、股東大會分配方案確定的股利金額,按照債權關系進行處理。
6、協議雙方在發起人股份禁售期內,將股權委托給未來的股權受讓方行使,并不能免除轉讓股份的發起人的法律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在公司成立后三年內,與他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待公司成立后三年后為受讓方辦理股權過戶手續,并在協議中約定將股權委托受讓方行使的,該股權轉讓合同不違反公司法原第147條第1款(現公司法141條規定有所變化)的規定。協議雙方在公司法所規定的發起人股份禁售期內,將股權委托給未來的股權受讓方行使,也并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且在雙方正式辦理股權登記過戶前,上述行為并不能免除轉讓股份的發起人的法律責任,也不能免除其股東責任。因此上述股權轉讓合同應認定為合法有效,但不能免除轉讓股份發起人的法律責任。為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發起人與受讓方對該轉讓所引發的債務應承擔連帶責任。(江蘇高院2005年12月6日判決“張某訴王某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見《張桂平訴王華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
7、股東可以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但不得妨害股權的轉讓
《公司法》第71條規定了股東的優先購買權,股東優先購買權產生的情形是:存在股權外部轉讓,如股權在公司股東之間內部轉讓則不存在優先購買權;同時,如果向公司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的條件優于公司股東的情況下,也不存在優先購買權問題,只有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才有優先購買權。股東優先購買權可以部分行使,原因為:
一是《公司法》在明文規定股東的優先購買權的同時,并未禁止股東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法無禁止即自由;
二是優先購買權是法律賦予公司股東較之于公司外第三人的優先權利,允許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可以使公司股東的優先權利發揮得更為充分;
三是有利于公司股東通過行使優先購買權增加股權份額,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權,維護公司的穩定發展;
四是強化了公司的人合性,避免或減少因新股東的加入出現新老股東之間產生摩擦的可能;
五是有利于公司股東根據其財力狀況和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作出選擇,既可以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也可以完整行使優先購買權。在肯定股東有權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前提下,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必須給予一定的制約,應以不妨害股權轉讓,保證股權順利轉讓為限制。如果由于股東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第三人因受讓股權減少而拒絕受讓剩余部分股權,則破壞了轉讓股權股東的順利交易。此時,為彌補轉讓股權股東的可能損失,其他股東應受讓全部擬轉讓股權。
另外還有其他情形。法院進行判定時會參考公司法、合同法等法規,可能參考公司章程,有疑問可咨詢律霸的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孩子歸誰
2021-02-26起訴離婚律師費用是多少
2020-11-18離婚協議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20單方離婚起訴書如何寫?
2021-02-24離婚協議書生效時間是多久?
2020-12-15離婚協議書范文三篇
2021-02-27離婚法院判決書是怎樣的?有范文嗎?
2020-12-26離婚法院判決收費嗎?收費多少?
2020-11-24未成年子女撫養費標準
2021-01-18變更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如何變更孩子的撫養權?
2021-03-20出生證明公證怎么辦?
2020-11-14未婚生子的政策是怎樣的?對此有何規定?
2020-11-26離婚子女撫養權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0-12-24監護權變更的法律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5探視權可強制執行嗎?
2020-12-04子女撫養費法律規定是怎樣的?如何確定子女的撫養費?
2021-03-23出生證明公證委托書怎么寫
2020-11-26被執行人拒付撫養費被拘是否符合我國法律的規定?
2021-02-02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產假是多少天?
2021-01-24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怎么寫?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