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行業壟斷糾紛有什么表現?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127人看過

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迅速的發展,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有些行業出現了壟斷者,使得這個行業的其他經營者無法正常經營。在我國,有反壟斷法,這說明壟斷是一種違法行為。但行業壟斷應該怎么界定卻令許多人感到疑惑,下面,由律霸小編為大家詳解行業壟斷糾紛有哪些表現。

一、行業糾紛有什么表現?

1、限定他人購買其自己的或者其指定的其他經營者的商品(包括服務)。其情形是多種多樣的。

2、以檢驗商品質量、性能或者以拒絕或拖延提供服務、濫用收費等方式,阻礙他人購買、使用其他經營者提供的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其他商品,或者對不接受其不合理條件的用戶、消費者拒絕、中斷或者削減供應相關商品,迫使他人購買其指定的商品。

3、一些行業壟斷者與行政機關或者公用企業等相互串通,借助他人的優勢地位實施限制競爭行為。

4、利用交叉補貼等手段排擠他人的公平競爭。

5、行業壟斷是有害于社會發展的

二、行業壟斷有什么壞處?

1、壟斷行業職工收入水平增長過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1990年至1999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長速度為16.5%,,郵電通訊業為20.2%,航空運輸業為19.9%,高于全國年平均工資增長速度3.4—4.9個百分點。1978年至1998年這二十年間,全國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2.16倍,而同期的壟斷性行業如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和金融保險業的平均工資分別增長了12.32倍、14.13倍和17.43倍,均高于全國水平。

2、社會福利受損

一方面這些部門占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卻為社會提供了較少的產出,不少企業浪費嚴重甚至嚴重虧損,如電力行業占用了8000億元資產存量,每年只有80多億元利潤,還有資料顯示,中國城市自來水的平均漏水率平均高達20%,高于巴黎、東京、慕尼黑等國際大都市一倍。另據《長江日報》 2000年8月2日的報道,中國電信所屬31個省市的分公司中僅有11家贏利,其余都處于虧損狀態,鐵路部門更是全行業虧損;另一方面部門利益的驅動加之由行政壟斷強化的壟斷地位,使得自然壟斷部門的產品或服務往往質次價高,由此給社會福利帶來了四大損害:

3、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

首先是供給不足,不少地區的交通擁擠及經常性的停水、停電,就是最好的說明;其次是消費者付不合理高價,據有關專家1999年的研究,按照相對購買力平價而言,以美國的費率為基數,換算得到: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僅相當于美國的0.05,卻付出了4023倍的價格連接互聯網。中國消費者所購買民航票價的相對價格水平是美國消費者的32倍,每年因民航壟斷而造成的民航消費者的福利損失達75—100億元。再次消費者飽受強制消費及非法受費之苦,根據過勇和胡鞍鋼的估算,僅1998—1999年間,電力行業違法收取資費就達27.4億元,電信行業違法收取資費就達21.7億元。

4、影響內需的擴大

內需不足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拉動內需,如加大國債規模、提供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征收利息稅、刺激假日經濟等等,但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壟斷部門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不斷上漲,一方面它壓縮了廣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費空間。以煤氣和自來水為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價格就大幅度增長,更是飛速增長,很多地區年增幅都達兩位數,由于他們是生活必需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無疑無助于廣大中低收入者擴大消費。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中國的投資環境,不利于吸引外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間資本的投資,使得拉動投資需求的難度加大。鑒于此,有不少經濟學家如楊帆等認為,以降低壟斷價格的辦法,來提高大多數城鄉居民的實際購買力,是擺脫通貨緊縮,擴大居民需求的主要辦法。

5、影響其他產業的發展

自然壟斷性行業大多是基礎行業,根據投入——產出分析,這些行業的產品或服務,往往是其他行業的投入。一方面這些行業的供給不足,另一方面行業價格的連續超幅度上漲,都將使得相關產業的發展受阻。比如很多農村地區就是因為缺電才減少了對家用電器的購買,在城市家電需求增長趨緩的情況下,家電業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再比如一些地方不少企業就因自然壟斷部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不合理高價而陷入虧損的境地,根據有關學者的實地調查,安徽某地的化工廠就因供電部門的壟斷高價格而大受其害,供電部門從發電企業以每千瓦0.25元的價格買來的電以每千瓦0.5元的價格賣給化工企業,使得燒堿行業的電費成本大大增加,占到了總成本的70%,企業每生產一噸燒堿就要虧損500元,如果企業自己發電則每噸燒堿可降低成本500元,不少企業立即就可以扭虧。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態勢已十分明朗,競爭也將日趨激烈。自然壟斷部門多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命脈性部門。如果不能在較短的時期內克服自然壟斷部門存在的上述問題,最終勢必將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鑒于此,十六大報告及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才強調要“打破壟斷,引入市場競爭”。

某一行業的經營者如果以非法手段進行行業壟斷,就會產生行業壟斷糾紛。行業壟斷的危害很多,它對國家的經濟不僅沒有促進作用,還會導致這個行業出現整體下滑。無論在哪個行業,競爭是必然的,有競爭才有進步,所以國家的基本政策是要打破壟斷,使市場恢復正常的競爭機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百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