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并沒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而是將致人死亡的后果規定在了故意傷害罪當中,作為其一種量刑情節。接下來,就由律霸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判多少年的問題。
一、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
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法條依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別
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別在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殺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雖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也僅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生命被剝奪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身體健康遭到損害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對于死亡結果,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過失,是指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輕信自己能夠避免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生。
在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情況下,起刑點為10年有期徒刑,最高可以判處行為人死刑。但要是行為人及其家屬對被害者家屬積極進行民事賠償的話,則在量刑的時候會充分考慮這樣的情節,有可能適當從輕處罰。本篇文章由律霸小編為你整理編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婚期間分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2020年最新離婚答辯狀范本
2021-03-19婚外情離婚協議怎么寫
2021-01-09離婚程序需要哪些相關資料?
2021-02-07家暴離婚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25離婚手續需要的證件有哪些
2021-01-062020最新女方離婚訴訟書范文
2021-03-22出生證明的名字可以改嗎
2021-02-02未婚生子的政策是怎樣的?對此有何規定?
2020-11-26離婚子女撫養權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0-12-24怎么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2020-12-27監護權變更怎么申請,哪些情況可以變更監護權
2021-03-16離婚后孩子撫養權糾紛如何解決
2021-01-18離婚后的探視權的法律規定
2020-11-15監護人證明哪里開您知道嗎?
2021-01-212020婚姻法子女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9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怎么寫?
2021-03-13親子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5關于夫妻共同財產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27婚前財產婚后加名要印花稅嗎?分哪些情況?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