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是否有權保留征地補償款作為日常開支?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村委會無權將征地補償款留作日常開支,征地補償款只能用于村莊建設,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苗木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苗木所有人所有。
征地安置補助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被安置人員支付安置補助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經被安置人同意,將安置補助款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資金使用的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向成員公布征地補償的收支情況,接受監督。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和其他有關費用。(1) 全額賠償原則。這一原則從所有權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出發,認為損害賠償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平等,而土地征收則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要糾正這種不平等的侵犯財產權行為,自然要給予完全賠償,這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2)不完全補償原則。這一原則強調了“所有權的社會義務”的概念,認為財產權并非因社會義務而具有絕對性,可以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加以限制。但土地征收是對財產權的剝奪,已經超出了財產權的范圍。因此,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應當給予合理的補償,允許依法剝奪財產權,否則財產權的保護將成為一紙空文。(3) 等價補償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由于“特別犧牲”的標準是相對的、積極的,因此,土地征收補償應根據情況采取全額補償或不完全補償的原則。在大多數情況下,根據憲法對財產權的保護和平等原則,征收特殊財產應當給予充分補償,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允許不完全補償。比如,一般對特定財產權的限制都在法律的范圍內,因此要求債權人接受低于客觀價值的賠償并不違反平等原則。縱觀世界各國,土地征收補償的原則各不相同。從世界整體發展趨勢來看,國家合法行為造成損失的賠償范圍和標準日益放寬,使人民群眾遭受的損失得到更加充分、完整的賠償。特別是對于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為了避免強制征收,通常通過與土地所有者合作或協商的方式取得土地。只有談判失敗,他們才能使用土地征用權。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村委會無權截留征地補償款用于日常開支,征地補償款只能用于村里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02行政復議中申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08自然人有維護生命尊嚴的權利嗎
2021-01-18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債務
2021-01-24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勞動合同解除方式
2020-11-20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有經濟適用房可以接受贈予房產嗎
2021-02-07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集資房可享受什么政策
2021-03-01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車輛保險合同的管轄權怎么認定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