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留置權下債務人直接產生的債務財產所有權的法律規定民法通則第八十九條第四款、《擔保法》第八十二條、《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二百三十一條都規定,在行使留置權的一般情況下,法律要求標的物留置權的所有權必須是債務人的財產,并且必須是債務直接產生的財產。這些法律規定對船舶優先權行使的意義在于:由于《海商法》第四章不適用于國內沿海貨物運輸,因此國內沿海貨物運輸優先權主要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即:,從事國內沿海貨物運輸業務的承運人,在行使產生債務的留置權財產時,只能直接扣押債務人。財產所有權轉移的,承運人不能留置財產,只能通過其他法律手段主張債權。(3) 從法律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釋將擴大留置權標的的范圍。一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31條但書規定,企業為債務人的,債權人可以保留債務人的其他財產。也就是說,只要是企業債務人的財產,債權人就可以行使留置權,以保證債務的履行,無論留置財產是否直接產生債務;另一方面,根據《合同法》第315條和《擔保法解釋》第108條、第109條的規定,債權人可以保留非債務人的財產,只要債權人善意取得。這一規定解決了承運人在海上貨物運輸過程中需要行使留置權,但發現運輸合同項下貨物所有權已經轉移時,承運人能否行使留置權的問題。根據上述規定,承運人可以行使留置權。這就擴大了留置權標的的范圍,加強了對承運人的保護。海商法以“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為原則,是規定海上貨物留置權標的物范圍的最直接的法律。但《海商法》第八十七條只提到了留置權問題,這一點并不明確。其主要區別在于法律上的“其貨物”是“債務人的貨物”還是“承運人的貨物”。一種觀點認為,留置權只能放在債務人的貨物上,因為留置權是基于債務人未能支付承運人的費用并提供適當的擔保,其目的也是為了債務的最終實現。如果不保留債務人的貨物,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可能受到侵害。另一種觀點認為,只要產生債務的貨物可以保留,就沒有必要在留置權時區分貨物是否屬于債務人。因為債務是基于對貨物的行為,所以也應該優先考慮使用貨物來終結債務。而且,這種觀點認為,由于海上貨物運輸的高風險性,承運人應當受到更多的保護,這符合整個海商法的立法意圖。論海上貨物留置權標的物范圍的海事實踐。至于承運人,如果善意支付服務費而得不到相應的報酬,自然要采取行動維護自己的權益。此時,行使留置權已成為一種不錯的選擇。在實踐中,承運人保留貨物的范圍遠遠超出了法律的規定。雖然每個承運人都知道一些留置權活動在法律上存在爭議甚至違法,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活動仍然照常進行,往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對債務人直接所欠貨物的留置權是承運人行使留置權最常見的方式。首先,這種留置法很容易操作。在海上運輸的整個過程中,貨物是由承運人實際控制的。一旦相關費用被拖欠,承運人可以直接扣留債務貨物,無論貨物在航程的哪個階段。一般來說,承運人在目的港對貨物享有留置權。原因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貨物交付后,承運人才能發現是否存在拖欠相關費用的情況。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承運人可以選擇在運輸途中的某個港口(通常是中轉港)扣留貨物。如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已知收貨人破產;目的港發生戰爭、暴亂等不穩定情況,收貨人無法正常提貨等。其次,這種留置權是我國現行法律承認的唯一無爭議的方式。無論以何種法律為依據,權利人(債務人)都難以對留置權的行使方式提出異議。(2) 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承運人會選擇留置債務人的其他貨物,盡管這種留置權是否合法仍存在爭議。這種方法主要產生于:第一,當產生債務的商品的價值不能補償債務時。根據法律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將保留的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清償債務。如果引起債務的貨物的價值太低,無法補償債務,債務人很可能放棄貨物。即使承運人此時終于可以將貨物打折,在支付了打折費、港口費、官稅等墊付費用后,剩下的收入也遠遠不能彌補自己的損失。雖然承運人仍可以依法向債務人追償,但這種跨國訴訟往往得不償失。第二,產生債務的貨物已與承運人的實際占有分離。在許多情況下,收貨人提貨時,承運人不知道是否發生了債務。通常,貨物被取走后,承運人會收到有關當事人的匯票。當承運人向收貨人索要相應費用時,不法債務人會采取各種手段,甚至拒絕支付。在這種情況下,承運人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往往對債務人的其他貨物采取留置權。當貨物通過海上運輸時,貨物的所有權經常發生轉移。在許多情況下,當承運人意識到應當行使留置權時,最初產生債務的貨物的所有權發生了變化,貨物不再屬于債務人,而是屬于善意的第三方。此時,承運人左右為難:如果承運人對貨物行使留置權,現在的貨主會主張自己的權利,而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往往支持貨主的主張,認定承運人對貨物的留置權是非法的,并要求承運人正常交付貨物;如果承運人不對貨物行使留置權,顯然承運人將失去對其債務最直接的保護。交付后,承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難度加大。實踐中,承運人往往直接對貨物行使留置權,然后通過提單背面的其他條款對貨物所有人設置各種障礙。最常見的方式是利用管轄權條款迫使貨主進行跨國訴訟。此時,在比較了取消留置權的訴訟成本和收益后,貨物所有人往往不情愿地接受承運人對貨物的留置權,甚至幫助承運人向債務人施加壓力,最終解決債務,以換取承運人解除貨物扣押留置權,在實踐中往往是成功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情況
2021-03-03老年人可以有門票優惠嗎
2020-12-01如果不贍養老人多久轉刑事責任
2020-11-08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專利權評價報告官費
2021-02-21交通事故腦部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可以做
2021-03-17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外地人在什地方可以補辦結婚證
2020-12-16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0-11-12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飛機延誤賠償在哪領
2021-03-16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