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工傷認定由工傷保險統籌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等有關規定確定。在工傷認定期間,如果對勞動關系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直接確認勞動關系的存在,其勞動仲裁不是前置程序。原因如下:
首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過程中直接確認勞動關系有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申請工傷保險,應當提交下列材料:工傷認定: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表面上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事實上,它賦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明勞動關系的全部材料進行審查判斷的權利,以確認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是否存在。對此,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在《關于勞動行政部門是否有權在工傷認定程序中確認勞動關系的請示的批復》(刑塔字[2009]12號)中明確表示,“根據《勞動法》第九條和《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有權確定受害員工與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基于此,在工傷認定過程中,單位對勞動關系提出異議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調查核實,責令單位提供其掌握和管理的證明勞動關系的材料,然后確認勞動關系的存在。另外,即使用單位對勞動關系不提出異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也應主動審計調查,二是正確認識《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于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適用法律;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時。。。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即法律賦予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確認勞動關系爭議的權利。但是,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必須由他們處理。如上所述,因工傷認定引發的勞動關系糾紛,應當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確認;其他可以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確認,如發生勞動關系糾紛時要求支付工資
第三,要及時保護受害員工的權益。對存在勞動關系糾紛的準工傷案件,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確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向法院起訴、上訴、上訴的,正常時間為一年左右;如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利用職權進行調查核實,確認勞動關系,再作出工傷決定,將為受傷職工維權節省一年左右的時間,避免更多的訴訟,給受傷職工帶來更大的傷害。對受傷的工人來說不容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勞動關系確認權。否則,即使勞動者提供了真實的勞動合同和工資證明,只要用人單位對勞動關系提出異議,也可以通過仲裁程序,這違背了公平正義的法律原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申請工傷認定時,提交勞動關系證明材料沒有意義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延期交付怎么賠償
2021-03-05求職者對試用期有哪些誤區
2021-03-20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2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步驟
2021-01-20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單
2020-11-18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人身保險合同案例分析
2021-03-20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醉酒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付
2021-01-18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壽險投保一般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