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是誰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首先,應當是合同當事人,而非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對此,無論是從原《經濟合同法》第27條、第28條所規定的,當出現了解?除權行使的法定事由,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時,應及時通知對方,并且通知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或者是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5條所做的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看,我國法律對于合同解除權的規定在逐步完善的同時,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即都將合同的解除權賦予了合同當事人,而未賦予人民法院或其他任何機構。
其次,在實踐中須注意的是在通常情況下只有守約方才享有解除權,違約一方不享有解除權。這對于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審查解除合同的相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明確享有解除權的主體是誰,然后做出正確裁決來說是很重要的。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五種: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現象,當發生這些客觀現象致使合同目的落空時,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二)預期違約將不履行主債務的。預期違約是從英美法系引入的概念,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兩種形態。
(三)遲延履行主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其主債務時,對方當事人應給予債務人合理的寬期限,如果在寬期限內,債務人仍未履行其主債務時,就已表明債務人是有嚴重的過錯,因此法律賦予債權人于此情形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當然,此處所說的遲延履行是指主債務不會因履行遲延而導致合同目的落空的情形,如果履行期限對債權人合同權利的實現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即遲延履行主要債務會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則于此情形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而無需催告。
(四)根本違約不能實現合同目的。致使合同目的落空的根本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方式等不符合合同約定,從而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時期望的經濟利益。在債務人根本違約的各種情形下,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期望的經濟利益已無法實現,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催告債務人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因此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
合同的解除需要滿足以上的五個條件才行,合同解除代表著雙方權利與義務的消散,對當事雙方來說都有或多或少的損失,但是解除合同更有利于止損。如果您有法律需要,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銷售代理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
2021-01-25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繼承開庭到判決多長時間
2021-02-05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7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產如何繼承
2021-03-23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房屋補償標準能否作為賠償的計算依據
2021-02-23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意外保險屬于遺產嗎
2020-11-15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