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房,是政府進行城市道路建設和其他公共設施建設項目時,對被拆遷住戶進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即因城市規劃、土地開發等原因進行拆遷,而安置給被拆遷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因其安置對象的特定性,使該類房屋的買賣除受法律、法規的規范之外,還受到當地政府相關政策的約束。根據相關法規及政策的規定,一般可以將拆遷安置房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動遷居民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購的中低價商品房。如黃埔江兩岸進行的世博動拆遷。按照有關方面的規定,被安置人獲得這種配套商品房的,房屋產權屬于個人所有,但在取得所有權的5年之內不能上市交易。另一類是因房產開發等拆遷,拆遷公司通過其他途徑安置或代被安置人購買的中低價位商品房。該類商品房和一般的商品房相比沒有什么區別,屬于被安置人的私有財產,沒有轉讓期限的限制,可以自由上市交易。此時,就會有人疑問了,這兩種性質的房屋有哪些交易風險呢?
盡管第一類拆遷安置房在法律上交易受到限制,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拆遷安置房與普通商品房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價,事實上已經形成了拆遷安置房交易市場,甚至出現了批量收購此類房屋然后轉賣牟利的“黃牛”。雖然買賣雙方先簽訂買賣合同、辦理款項及房屋交接手續,但五年后再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的做法并未違反法律規定,屬于合法行為;那么在這漫長的5年內,極有可能由于房價的上漲導致賣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違約,侵害買方的權益。這只是一方面的風險,除此之外還包括拆遷安置房面臨二次拆遷等各種不確定因素致使買賣雙方產生糾紛。
針對第二類拆遷安置房,相比較而言就安全很多。但由于房屋屬于不動產,我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說對于買方來說,購買拆遷安置房還是不可大意。購買拆遷安置房需要注意拆遷安置房是否取得房屋權屬證書,若沒有的話,人民法院一般會因爭議房屋不具備權屬證書而認定拆遷安置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若有的話,就和普通的商品房買賣效力相當。除了這兩種情況,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買賣雙方簽訂合同時拆遷安置房屋不具備權屬證書,但發生爭議時該房屋已經領取了權屬證書(包括可以領取而賣房人故意不去領取)的情形,這時法院一般視為買賣行為有效,買方可以向法院請求要求強制過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簽勞動合同辭職
2021-01-03聘書具備書面勞動合同的效力嗎
2021-01-21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假火化證明如何處罰
2021-02-19最新的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1-03-14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集體林地承包有關政策有哪些
2021-02-26交了土地出讓金后可以建房嗎
2020-11-09土地流轉合同中附著物包括哪些
2020-12-07戶口遷出房屋變空心房,拆遷補償比正常房屋低嗎
2020-11-13因商業原因要用我家的地,我能拒絕嗎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