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土地管理法》第2條第4款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該法第47條是有關征地補償的規定,即征收土地的,應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給予補償,補償的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其中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償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征收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償費標準參照耕地的補償標準。按照人口數量給予安置補助費在實踐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腹中胎兒可否享受征地拆遷補償?
從法理上講,有關胎兒權益的爭議非常多,要解決該疑問就是要回歸到“胎兒是不是人”的古老爭議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條:“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從本條來看,未出生的胎兒并不能界定為人。然而,胎兒的生命是一種獨立的法益,并且帶有發展為人的人性尊嚴。雖然不能享有與出生后的人完全一樣的權利,但出于保護人權的需要,胎兒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的保護,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不過,由于胎兒在法律上的人格地位存在爭議,所以各國法律通常不會以保護常人權利的力度來保護胎兒。縱觀我國的法律,關于胎兒權益的保護當屬《繼承法》第28條:“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這是有關胎兒預留份的規定。那么問題來了,征地拆遷法律中有沒有保障胎兒權利的規定?答案是,并沒有。
本文開頭提到的《土地管理法》第47條,農村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償費按照人口數計算,并且有上限額,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償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上述耕地的補償標準制定。在實踐中,多數地方的補償安置協議對象為戶口在被征收土地集體經濟組織且有參加本集體經濟組織分配資格的常住農業人員,截止所在的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征收協議簽訂之日,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已出生人口均享有被安置的權利。少數地方拆遷政策這樣規定:“公告發出后放入一年內出生的也計算該孩子的份額,期間從公告之日起一年內,超過一年出生的,不享受補償安置。”這種規定更人性化,但在實際的案件中這種把胎兒也納入補償范圍的地方少之又少。總之,對安置補償標準,法律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實踐中還需結合各地政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企勞動爭議管轄權怎樣劃定
2020-12-29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如何規定
2021-02-19公司減資股東是否承擔補充責任
2021-01-15欺騙性商標誤認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2021-03-06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訂婚 結婚彩禮糾紛法律處理意見
2021-02-28贍養費協議書
2020-11-16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子女的撫養權爭取方法
2020-12-28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擅自停工多久可以解除合同
2020-12-10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