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致人損害民法總則怎么認定
好意實惠致損引發的侵權的認定應當適用過錯原則。但基于好意施惠的無償性和良好的動機,以及善意目的性,應從民法的公平理念出發,酌情減輕施惠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應酌情適當承擔賠償責任,對因一般過失造成的損害則無須擔責。因此認定好意施惠侵權行為應當慎用,不得與公眾對此類案件的期待值相距太遠。
好意施惠不同于《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的無因管理,因為無因管理行為實施時,被管理人不知道管理人在對自己的事務進行管理,被管理人也沒有向管理人發出希望管理人實施事務管理的意思表示。好意施惠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的義務幫工有點相似,但義務幫工是法律行為,而好意實惠是事實行為。
好意施惠行為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的效果意思,不是民事法律行為,而只是一種事實行為。好意施惠關系也不是合同關系,對雙方無法律上的拘束力,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債的關系。
雖然好意施惠人是沒有法律意義上的義務而無償實施的幫助、保護、救助行為,其結果是必然受惠一方獲得利益,但施惠人不能無限制地實施毫無拘束的行為,其實施的施惠行為必須以對方的損失減少到最大限度為目的,不能因施惠行為而擴大對方的損失。因此施惠人一旦開始進行施惠行為,就必然負有對他人的人身和財產的保護義務,最大限度地保證其實施的好意施惠行為應當是安全的,這就是施惠人實施施惠行為的附隨義務。施惠人由于沒有正當履行其應當控制或者避免危險發生的附隨義務(即施惠人的保護義務),使得可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危險最終發生,造成受惠人重大人身、財產損失的(即好心辦成壞事),應當認定施惠人存在重大過失,其施惠行為因此轉化為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則應承擔相應的過失賠償責任,并不因施惠行為的目的是“好意”、“無償”而得以免除。施惠人對注意義務(即善良人應盡到的謹慎注意義務)的違反導致他人的人身或財產的損失的,施惠人的施惠行為也可能轉化為侵權行為?!昂靡馐┗菪袨椤鞭D化為“普通侵權行為”后,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則受一般侵權歸責原則調整。
綜上所述,對于公民好意施惠的過程目的還是為了給他人提供幫助,只是因為方法不正確而致人損害的,在民法總則中會認定為過錯原則,不應該直接的去認定施惠者的責任,應當在公平的原則上減輕侵權的處罰。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施惠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5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愿意離婚但不愿意分割財產怎么辦
2020-11-29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銀行批貸后不放款怎么辦
2021-03-22委托拍賣合同應當載明什么
2020-12-22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1-02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2020-12-30我家沒有納入拆遷紅線范圍,可以申請拆遷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