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定產品的缺陷
產品缺陷的認定標準可以分為:消費者期待標準、成本效益分析標準、生產者特定的產品標準和法定標準。
消費者期待標準,是指判斷產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應以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為據,如果該產品的危險程度超過了一個更改消費者所能預見的程度,則具有危險性,該產品為缺陷產品。
例如行駛速度超過每小時100公里的輪胎會爆胎,這就明顯低于消費者的期待標準,因此是缺陷產品,即使有警示也不能免責。同樣的警示如果出現在備胎上,因為這個備胎明顯比一般正常胎細小了很多,如果超速導致爆胎,生產商是不應當承擔責任的。因為消費者對常規輪胎和備胎的期待不一樣,所以消費者對備胎的期待值遠遠低于對常規輪胎的期待值。
成本效益分析標準,是指通過比較更安全的設計方案以及警示方法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與因此可能避免發生的損害,來確定產品銷售者的嚴格責任。大家都知道配備安全氣囊、ABS和EBD系統的小車比沒有配備的安全很多,因此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沒有這些安全設備的小車就是缺陷產品呢,顯然不能。因為如果我們要求所有小車都配備這些安全設備的話,很多車特別是經濟型小車的成本將會大增加,由此導致社會上很多人買不起車。而且買這些小車的人一般是將其僅作為代步的工具,因此幾乎也用不上這些安全設備。這個例子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標準在體現。
生產者特定的產品標準和法定標準。產品的質量、性能,生產者自身制定有相應的標準,產品的安全狀態偏離生產者的預期目的致人損害的,生產者特定的標準可以作為判斷缺陷產品是否存在的客觀標準。例如有的汽車生產者稱自己的產品達到歐洲汽車安全標準,如果事實上該沒有達到該標準,該產品就可認定為缺陷產品。另外,如果國家行業對某些產品制定了保障人體健康,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專門標準,我們將這種標準稱為法定標準,如果產品達不到或不符合這一法定標準,即可認定該產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險,屬于缺陷產品。若產品符合法定標準,但是仍然致人損害的,是不是說該產品就不存在缺陷,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法定標準只是一種輔助性標準,也只是判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的最低標準。
《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從法律規定里可以看出,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主要參考兩個標準:其一,該產品是否具有不合理的危險;其二,產品本身是否符合國家已有的相關強制性規定。
消費者在買了產品之后才發現它有缺陷,而在購買的過程中商家也沒有主動告知的話,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去積極的維權。判定產品的缺陷后消費者覺得自己有損失,如果你不清楚找個律師的幫助是最好的,律霸網上有許多律師能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產糾紛案件律師費如何確定
2020-12-14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交通事故理賠好了還可以起訴嗎
2020-11-08法院起訴離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1-19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法院如何強制執行
2020-12-28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責任范圍怎么劃分
2020-11-13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