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的多元化,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了更多選擇,但同時,也使一些不法分子的騙術和伎倆得到更新換代,尤其是非法集資行為,從近兩年的實際情況看,這一違法行為穿著的合法經營外衣更加五彩繽紛,那么,2017非法集資新手段有哪些呢?
1、民間投融資中介
以投資理財為名義,承諾無風險、高收益,公開向社會發售理財產品吸收公眾資金,甚至虛構投資項目或借款人,直接進行集資詐騙。
為資金的供需雙方提供居間介紹或擔保等服務,利用“多對一”或資金池的模式為涉嫌非法集資的第三方歸集資金。
實體企業出資設立投融資類機構為自身融資,有的企業甚至自設或通過關聯公司開辦擔保公司,為自身提供擔保。
2、網絡借貸
一些網貸平臺通過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給出借人,或者先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等方式,使出借人資金進入平臺的中間賬戶,形成資金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一些網貸平臺未盡到身份真實性核查義務,未能及時發現甚至默許借款人在平臺上以多個虛假名義發布大量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
個別網貸平臺編造虛假融資項目或借款標的,采用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為平臺母公司或其關聯企業進行融資,涉嫌集資詐騙。
3、虛擬理財
以“互助”“慈善”“復利”等為噱頭,無實體項目支撐,無明確投資標的,靠不斷發展新的投資者實現虛高利潤。
以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為誘餌,利誘性極強,如“MMM金融互助社區”宣稱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的高額收益,投資60元至6萬元,滿15天即可提現。
無實體機構,宣傳推廣、資金運轉等活動完全依托網絡進行,主要組織者、網站注冊地、服務器所在地、涉案資金等“多頭在外”。
通過設置“推薦獎”“管理獎”等獎金制度,鼓勵投資人發展他人加入,形成上下線層級關系,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相互交織的特征。
4、房地產行業
房地產企業違法違規將整幢商業、服務業建筑劃分為若干個小商鋪進行銷售,通過承諾售后包租、定期高額返還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購,誘導公眾購買。
房地產企業在項目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前,有的甚至是項目還沒進行開發建設時,以內部認購、發放VIP卡等形式,變相進行銷售融資,有的還存在“一房多賣”。
房地產企業打著房地產項目開發等名義,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社會公眾集資。
5、私募基金
公開向社會宣傳,以虛假或夸大項目為幌子,以保本、高收益、低門檻為誘餌,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
私募機構涉及業務復雜,同時從事股權投資、P2P網貸、眾籌等業務,導致風險在不同業務之間傳導。
6、地方交易場所
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場所涉嫌非法集資風險。有的現貨電子交易所通過授權服務機構及網絡平臺將某些業務包裝成理財產品向社會公眾出售,承諾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和中介機構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個別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少數掛牌企業(大部分為跨區域掛牌)在有關中介機構的協助下,宣傳已經或者即將在區域性股權市場“上市”,向社會公眾發售或轉讓“原始股”,有的還承諾固定收益,其行為涉嫌非法集資;有些在區域性股權市場獲得會員資格的中介機構,設立“股權眾籌”融資平臺,為掛牌企業非法發行股票活動提供服務。
7、相互保險
有關人員編造虛假相互保險公司籌建項目,通過承諾高額回報方式吸引社會公眾出資加盟,嚴重誤導社會公眾,涉嫌集資詐騙。
一些以“互助”“聯盟”等為名的非保險機構,基于網絡平臺推出多種與相互保險形式類似的“互助計劃”。
這些所謂“互助計劃”只是簡單收取小額捐助費用,沒有經過科學的風險定價和費率厘定,不訂立保險合同,不遵守等價有償原則,不符合保險經營原則,與相互保險存在本質區別。
其經營主體也不具備合法的保險經營資質,沒有納入保險監管范疇。此類“互助計劃”業務模式存在不可持續性,相關承諾履行和資金安全難以有效保障,可能誘發詐騙行為,蘊含較大風險。
8、養老機構
打著提供養老服務的幌子,以收取會員費、“保證金”,并承諾還本付息或給付回報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以投資養老公寓或投資其他相關養老項目為名,承諾給予高額回報或以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
打著銷售保健、醫療等養老相關產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入資金。不法分子往往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親情關愛方式騙取老年人信任,吸引老年人投資。
9、“消費返利”網站
消費返利網站打出“購物=儲蓄”等旗號,宣稱“購物”后一段時間內可分批次返還購物款,吸引社會公眾投入資金。
一些返利網站在提現時設置諸多限制,使參與人不可能將投入的資金全部取出,還有一些返利網站還將返利金額與參與人邀請參加的人數掛鉤,成為發展下線會員式的類傳銷平臺。
此種“消費返利”運作模式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人將面臨嚴重損失。
10、農民合作社
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范圍對外吸收資金,用于轉貸賺取利差或將資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等。
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柜臺,欺騙誤導農村群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綜上所述,關于2017非法集資新手段大概可分為以上是個類型,其中有打著高收益、無風險旗號的民間投資理財,有目前最流行的網絡融資借貸,有以商鋪包租、回購為噱頭的房地產開發集資,有打著股權投資、眾籌幌子的私募基金,有消費資金分批返還的返利網站等等,這些都需要廣大群眾擦亮雙眼,不貪小利,不信忽悠,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批準環境影響報告書需要些什么步驟
2021-03-06交通法第90條扣分嗎
2021-03-07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可以拒絕解雇嗎
2021-01-01酒后兩車撞人后均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29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有何規定
2021-02-04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