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的行政責任】
依照《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執業醫師法》給予醫療單位和直接責任人以相應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它主要有:
1、財產罰。基于違法或違章行醫而致的醫療糾紛,可給予醫療單位一定數額的罰款,或沒收財產(如未達法定標準的、能嚴重影響病人安全和健康的醫療器械,各種假藥劣藥等)。
2、行為罰。符合《執業醫師法》第37條規定,情節較重的,或由于醫院嚴重管理混亂而致的醫療糾紛,衛生行政機關可暫扣或吊銷直接責任人的《醫師職業證書》或《護士職業證書》,暫扣或吊銷責任醫療單位的行醫許可證。
3、申戒罰。基于醫療單位管理不善而致的醫療糾紛,可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或限期改正等措施。對于醫師責任符合《執業醫師法》第37條規定,情節較輕的,可給予警告或責令暫停執業活動。
4、行政處分。直接責任人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醫療糾紛中負有責任的,可依責任大小比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分。《處理辦法》第20條規定:對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當根據其事故等級、情節輕重、本人態度和一貫表現,分別給予以下行政處分:
一級醫效事故: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二級醫效事故: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
三級醫效事故: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1條規定:對造成醫療技術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責令其作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一般可免予行政處分;對情節嚴重的,也應當依照本辦法第20條的規定,酌情給予行政處分。但行政機關是憑借何種權利而對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事業單位人員進行處分的,這有待商榷。
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所造成的醫療事故,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故等級、情節、本人態度,除責令其病員或家屬一次性經濟補償外,還可以處一年以內的停業或者吊銷其開業執照。不可否認,我國目前醫療單位承擔行政責任的不多,且主要是針對個體行醫,這與醫療單位管理水平不高,醫療糾紛頻繁發生有著必然的聯系。
無論是刑事、民事、行政責任,經濟賠償是必然的,而且必須由醫療單位承擔。但是,我國醫院大部分屬于事業單位,基本上靠國家財政撥款,收費低廉,基本無營利,根本沒有專門用于醫療事故的賠償款項。如果再拿出款項支付經濟賠償費,勢必影響醫院的設備更新、智力投資以及正常工作的開展。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人建議采取建立責任保險制度以解決賠償費用的的來源問題。具體辦法是,由國家衛生部門與保險公司簽訂醫療事故保險合同,或專門設立一個醫療事故賠償委員會,其賠償經費有三個方面的來源:一是各企業單位按其資產總額交納一定比例的費用;二是衛生部門按照職工工資總額交納的一定比例的費用(不宜過大);三是從國家稅收中給予一定的補貼。
在醫療事故處理中,常有少數患者或其家屬借口醫療事故提出過高的賠償要求,無理要挾醫療單位的情況。《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9條作出明確規定:因醫療事故致殘的病員不需要繼續住院治療,產婦死后留有活嬰的,由其家屬接受出院;無家屬的,由其所在單位接受出院。病員在醫療單位死亡后,尸體應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尸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一周,逾期不處理的尸體,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報公安部門備案后,由醫療單位處理;火化后的骨灰應通知家屬領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程序有哪些
2021-01-26公司沒注銷對法人影響嗎
2021-02-11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被車撞如何索賠
2020-12-09什么是空頭支票,開空頭支票怎么處罰
2020-12-14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2020年什么情況下累犯能判緩刑
2021-03-06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老人能找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2-14內部仲裁員與外國仲裁機構不同的是什么
2020-11-28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嗎
2020-12-15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