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關系與第三人設定抵押(質押)擔保關系,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借用合同是出借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將出借物交給借用人使用,使用人在一定期限內或使用完畢后,返還原物給出借人的合同。而在擔保關系中,由第三人設立抵押或質押擔保,是一種普遍的擔保方式,是指債務人借用第三人特定財產包括動產、不動產或權利,為特定債權設立擔保,以保證債務的履行與債權的實現。由于借用合同是無償合同,出借人并不向借用人索要任何報酬,出借行為一般是建立在良好人際關系基礎上的互助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為此而引發訴訟的并不多。相反,由第三人設定的抵押(質押)擔保關系引起的訴訟卻屢見不鮮。只是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常?;煜齼煞N法律關系,將擔保行為理解為普通的借用行為。在審判實踐中,對兩種法律關系的認定及處理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要正確地處理此類案件,必須弄清兩種法律關系的本質差異。筆者認為兩種法律關系中的“借用行為”存在如下區別:
1、借用目的不同。在借用合同關系中,借用人只是為了使用借用物,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借用行為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的現象,借用作為無償行為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利于人們之間團結互助與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之間的借用行為較以前明顯減少。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領域的交流日趨寬泛,債權債務關系普遍存在,債的擔保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法定形式,因為有第三人的介入,而促使債權債務關系更加穩定,債權能得以順利的實現,減少了債的風險。為擔保而產生的借用行為,其目的在于擔保,無須使用標的物,只是通過對標的物采取形式上或內容上的占有,其目的是保證債權最終實現。
2、借用物所有權不同。在借用關系中,出借人不轉移對出借物的所有權,只轉移使用權。借用人應按借用物用途或約定方法使用借用物。一般情況下,非經出借人同意,不得將借用物轉移第三人,更不能轉租他人從中謀利。在第三人設定的抵押(質押)擔保關系中,出借人對借用物不一定轉移使用權,但所有權處于特定狀態。因為此種情況下出借目的在于保證債務履行,債權實現。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未受清償時,借用物作為抵押物或質押物,就要折價或拍賣用來抵償擔保之債。那么出借人也就喪失了對該借用物的所有權;反之,當債務人在約定期限或提前履行債務,該借用物即抵押(質押)物仍歸出借人所有,所有權不發生改變。故擔保關系中,借用物所有權處于待定狀態,其變更如否受法定條件限制。
3、借用物的標的物范圍不同。借用關系中,借用物僅指不可消耗物、特定物。借用人借用標的物的目的在于使用,使用完畢后,使用人要返還原物。借用物即使經過較長時間使用,它的使用價值仍然保留。而第三人設定的抵押(質押)擔保關系中,作為抵押(質押)物的借用物包括出借人的動產、不動產及相關權利。動產可轉移占有作為質押物,不轉移占有的作為抵押物;而不動產僅指不轉移占有的抵押擔保物。例如:房產是最典型的不動產抵押物。對于權利質押,包括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等,以及股票、專利權等。由于以上擔保關系中借用物的特定性要求設定擔保時必須履行法定登記手續,并確定法定生效條件,這樣避免了以借用名義設立擔保的隨意性和欺詐性。
4、對借用物返還請求權行使條件不同。借用合同關系中出借人定期或不定期無償出借借用物交借用人使用,借用人可以在約定期限內或隨時主張借用物返還請求權,因借用關系大多基于人們之間資信程度,請求返還大多比較隨意和遵從約定。而在第三人設定抵押(質押)擔保關系中,出借人對借用物的返還請求權卻有法定條件限制。由于抵押權(質押權)與其擔保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抵押(質押)權也就消滅。那么當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的,雖未轉移對借用物占有的抵押物,結束了其所有權的待定狀態,當然重歸出借人所有,可以轉讓、買賣作任意處分。同樣,在此情況下,質權人應當返還質物,而出質人也就取得了對質物的返還請求權。另外,為保護出質人即擔保人的權利,《擔保法》第六十二條明確規定“質權人負有保管質物的義務,質權人不能妥善保管質物可能致使其滅失或毀損的,出質人可以要求質權人將質物提存,或要求提前清償債權而返還質物”。這是出質人行使質物返還請求權的特殊條件。同樣,擔保法規定:為債務人抵押(質押)擔保的第三人在抵押(質押)權人實現抵押(質)權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據此,大多數情況下,第三人出借的抵押物或質物,通過抵償債權,第三人已無法再取得原借用物,只能行使法定追償權,要求債務人賠償相應損失。
從以上分析的情況看,我們不難掌握兩種法律關系存在的本質區別,審判實踐中,經常接觸到一些當事人因出借存單、房產證等為他人設定擔保引起糾紛,而以借用合同糾紛提起訴訟要求對方返還出借物。對此,我們首先應確定案件性質為擔保合同糾紛,因出借物不屬于借用合同標的物范圍,且出借目的在于擔保,然后審查擔保合同的效力。如果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符合法定條件,應認定有效,那么借用物是否返還就應以擔保債權是否受清償為條件,否則就依法駁回訴訟請求。相反,倘若由于債權人、債務人惡意串通,采取欺詐手段以借用物設定擔保,應依法判定該擔保無效,返還出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商業承兌匯票的提示承兌是什么
2021-02-10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事實婚姻另一方能否分配遺產
2020-12-23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監護人在被監護人緩刑期間能否出境
2021-01-09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保證合同有多個保證人怎么辦
2021-03-17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30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保險監管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