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消費者的概念問題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的概念朱作規(guī)定,這不僅給人民法院審理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混亂。如有些人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商品后,發(fā)現(xiàn)自己購買的商品是假貨,而且經(jīng)營者在提供該商品時故意隱瞞了該商品的真實情況。于是,該商品的購買者又購買該商品,并要求經(jīng)營者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guī)定給予賠償,從而產(chǎn)生糾紛。有些法院認為,這類案件應當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guī)定,即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有些法院認為,這些人第一次購買商品是為了滿足其生活消費需要,是消費者,但這些人發(fā)現(xiàn)自己購買的商品是假貨后又故意購買該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其生活消費需要,而是為了滿足營利的需要,因而他們已經(jīng)不是消費者。因此,這些人第一次購買的商品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guī)定索賠,后來購買的商品不能按照該法的規(guī)定索賠。
鑒于上述立法缺陷,在完善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應對消費者的概念作出規(guī)定,即消費者是指為了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個人和單位。在理解消費者的概念時,必須把握住以下四點內容:
第一,消費者的消費專指生活消費,不包括生產(chǎn)消費。
第二,消費的對象是商品和服務。這里的商品是指經(jīng)營者有償提供的與生活消費有關的商品,包括經(jīng)過加工、制作的商品和未經(jīng)過加工、制作的商品。這里的服務是指經(jīng)營者有償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加工、食、宿、娛樂、提供信息等。應當強調的是,這里的商品和服務不包括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如毒品、性服務等。
第三,消費的方式包括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商品的購買者與商品的使用者不一致時,商品的使用者是商品的實際消費者。因此,消費者對商品的消費方式包括消費者購買商品供自己生活消費,也包括使用他人購買的商品的生活消費。消費者對服務的消費方式包括消費者承擔服務費用而接受服務的生活消費,也包括由他人承擔服務費用而接受服務的生活消費。
第四,消費的主體包括公民個人和單位。凡是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公民,都是消費者。凡是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單位都屬于消費者的范疇。不是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公民和單位是用戶,而不是消費者。
以上就是律霸網(wǎng)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wǎng)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女不贍養(yǎng)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搶注域名算侵權嗎
2021-01-11著作權法修改的爭議問題有哪些
2021-03-03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商業(yè)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醫(y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什么是專業(yè)的房地產(chǎn)評估
2021-03-18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