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過失犯罪是否可以從事評估業務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因故意犯罪或者在從事評估、財務、會計、審計活動中因過失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不滿五年的人員,不得從事評估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
第十一條?因故意犯罪或者在從事評估、財務、會計、審計活動中因過失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不滿五年的人員,不得從事評估業務。
第十二條?評估專業人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要求委托人提供相關的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以及為執行公允的評估程序所需的必要協助;
(二)依法向有關國家機關或者其他組織查閱從事業務所需的文件、證明和資料;
(三)拒絕委托人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對評估行為和評估結果的非法干預;
(四)依法簽署評估報告;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過失犯罪的認定
認定過失犯罪要注意:
第一,由于事件已經發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已清楚地展現出來,故司法工作人員不應由此逆推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
正確的方法是,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第二,不能因為結果嚴重就斷定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
行為人能否預見結果發生與實際發生的結果是否嚴重,具有一定聯系;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結果嚴重的,行為人就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凡是結果不嚴重的,行為人便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
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第三,行為人在實施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有時也會發生行為人所不能預見的結果,不能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是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就斷定他能夠、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一切結果。
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_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因故意犯罪或者在從事評估、財務、會計、審計活動中因過失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不滿五年的人員,不得從事評估業務。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是否適用回避
2021-01-18闡述涉外離婚程序審理的法律流程
2020-12-24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對強制執行費用不服的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5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保險代理人的作用
2021-03-14死亡事故理賠流程
2021-01-24第二輪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