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涉及到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政府會主動將信息公開在網站上,必要時還會采取其他的方式進行信息公開。對于只涉及到特點人的利益的,有時需要相關當事人申請后才會進行公開。你是否知道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復議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
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是指復議機關對哪些政府信息公開的行政行為具有管轄權。對此,江蘇省政府制定的《江蘇省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辦法》,特別從《條例》全文中提煉出六類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1、認為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條例》第九條規定主動公開而沒有公開的;
2、依照《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行政機關不予公開的;
3、認為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侵犯其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4、認為行政機關沒有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和程序公開的;
5、依照《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認為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相關的信息記錄不準確申請更正,行政機關不予更正的;六是認為行政機關提供政府信息違法收取費用的。以上列舉的六種行為基本涵蓋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
具體到某一個案件,筆者覺得還應當把握以下兩點:
1、要分析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行政行為的性質,只有那些針對特定的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才有可復議性。因此對申請人認為第一種政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復議申請,復議機關應當在立案階段就審查該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與申請人是否有利害關系,即申請人是該主動公開行為的特定對象,如果該主動公開的行為與申請人沒有必然聯系,則不應當納入復議受案范圍。如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政策、統計信息,財政預算、決算報告,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等。這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主要涉及的是社會生活的宏觀方面。對于這些應主動公開的信息,雖然行政機關有公開之義務,但并不是每個公民都因此而擁有請求行政機關具體履行公開義務的權利。因為這些信息更多涉及的是社會公共利益,大部分情況下,公民不能直接申請行政復議,其只享有《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舉報權。只有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其不利影響時才能申請行政復議。
2、在確定受案范圍時既要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供盡可能的復議救濟,又要考慮政府信息公開在我國的現實情況,口子既不能開得過大,也不能開得過小。
二、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申請人資格的確定
根據《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申請人是“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根據這一規定,確定申請人資格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申請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這就將權利主體限定在我國公民或組織的范圍內。從已經制定有關信息公開法的國家的立法例看,公開請求權主體大多包括外國人,但依照《條例》的規定,目前在我國,仍只限于本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申請人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這與《行政復議法》第二條規定是一致的。分析《條例》的相關規定,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申請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向行政機關主動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認為行政機關不予公開或者雖公開但仍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申請人。對于這一類申請人資格的確定,在立案階段存在兩種意見:
一種觀點認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須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與其合法權益有著必然的聯系,否則應不予受理。
一種觀點認為,只要主動申請信息公開被行政機關拒絕的都具備申請人資格。
三、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確定
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確定取決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世界各國信息公開法發展的方向是擴大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以及信息公開義務主體的范圍。《條例》確定的政府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只包括行政機關,不包括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
具體而言,關于主動公開信息,《條例》第九條將義務主體確定為“行政機關”;關于依申請公開信息,《條例》第十三條將義務主體確定為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
另外,根據《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公開政府信息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由此可見,《條例》確定的政府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包括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這些主體均可以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
值得探討的是公共企事業單位的復議被申請人資格。
《條例》除前述的兩類義務主體外,第三十七條還規定: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保、公共交通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制作、獲取的信息的公開,參照本條例執行。這一規定應當說是《條例》較前的一項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對于這一類公開行為能否提起復議或訴訟,爭議較大。根據傳統的行政主體理論,公共企事業單位既不是行政機關也不是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因此不能成為行政復議被申請人。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時效
《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根據這一規定,復議時效從申請人知道行政行為的作出之日起起算,最長不能超過六十日。對于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作出公開或不予公開行政決定的,復議時效從行政機關以某種形式向申請人提供信息或答復申請人之日起計算。 對于申請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不予答復的,應當按照行政不作為來確定時效。《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條例》第24條規定:“行政機關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能夠當場答復的,應當當場予以答復。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并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根據上述兩條規定,申請人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不答復的,申請人申請復議的時效應當從行政機關收到信息申請15日(有告知延長的30日)起計算60日。
五、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舉證責任
(一)行政機關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就是指當事人為證明其主張,所承擔的提出證據的責任。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中由行政機關對其作出的行政行為舉證既符合《行政復議法》的精神,更符合政府信息公開的特點。
1、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核心問題,就是解決政府信息能不能夠公開的問題。而政府信息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只有行政機關知道文件的內容和性質,所以必須由行政機關證明該政府信息是否應當公開,而不能由處于不利地位的申請人承擔舉證責任。
2、政府信息公開實行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因此,政府信息都是假定應當公開,除非法律規定不公開的情形。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大多是申請人對行政機關不予公開政府信息不服而提起,行政機關應當承擔不予公開的舉證責任。
具體而言,行政機關應當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1、被申請人拒絕提供政府信息的,應當證明該政府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并證明其已經履行法定的告知和說明理由義務:
(1)不屬于政府信息;
(2)屬于不予公開范圍;
(3)不屬于被申請人公開;
(4)所申請的信息不存在。
2、被申請人已經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應當證明該政府信息內容準確,提供信息的方式和載體形式合法適當。很多情況下,行政機關雖然公開了政府信息,但不符合申請人在申請中描述的內容、要求的獲取方式或者載體形式的,申請人也會提起復議。對于這類復議,行政機關就要證明:
(1)政府信息內容準確。因為《條例》規定行政機關應當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
(2)提供信息的方式和載體形式合法適當。
所謂提供方式,包括郵寄、遞送、傳真、當面領取等;所謂載體形式,包括紙質、光盤、磁盤等。一般而言,行政機關應當盡可能地按照申請人要求的方式和形式提供,確實無法按其要求提供的,要作出合理說明并證明所采用的方式和形式合法適當。
3、申請人復議行政機關決定公開的政府信息涉及其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被申請人應當證明該政府信息不涉及申請人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或者已經書面征得其同意,因公共利益決定公開的,應當說明理由。
4、行政機關拒絕更正其提供的與申請人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的,應當證明政府信息記錄的準確性或者其無權更正。《條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
在兩種情況下,行政機關可以拒絕更正:一是該政府記錄并非不準確;二是該行政機關無權更正。因此,行政機關作出拒絕更正的決定,就要證明符合上述兩種情形之一。
(二)申請人的舉證責任 在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中,申請人的舉證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申請人復議行政機關對于信息公開申請不予答復的,申請人要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2、復議被申請人拒絕更正政府信息記錄的,申請人要證明被申請人提出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何以不準確。
3、申請人需證明其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系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4、在一并提起的國家賠償復議中,證明其受被復議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三)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的舉證、質證 按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申請人應當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但對于涉及國家秘密的政府信息,由于其固有的保密性和專業性,則被申請人只要能夠提供書面證據材料,證明其拒絕公開的政府信息已經依照法定程序確定為國家秘密,或者能夠提供有關主管部門、同級保密工作部門出具的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結論的,復議機關就可以不要求其提供該政府信息。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同樣面臨著保密問題,但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向復議機關提供,并由復議機關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免予公開出示和質證。
六、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的決定方式
《行政復議法》規定了五種決定方式:維持決定、撤銷決定、履行決定、變更決定和確認決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增加了一種決定方式:駁回復議申請決定。政府信息公開復議案件比較常用的決定方式應當是維持決定、履行決定、駁回復議請求決定和確認違法決定。
1、關于維持決定
適用較多的是申請人復議行政機關沒有按照申請人要求的方式公開或者公開的內容不符合申請人要求或者沒有按其要求變更信息,復議機關經審查認為行政機關公開信息符合法定形式或者已按其要求變更信息或者依法不應當變更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被申請人的具體行政行為。
2、關于履行決定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對于申請人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拒絕公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履行其法定職責,不理睬,不答復的,復議機關經過審查,認為被申請人的拒絕行為理由不成立的,或者不作為違法的,可以決定行政機關履行公開政府信息的法定義務。
這里需要注意三點:
一是決定責令履行法定職責要有實際意義,如果已經沒有實際意義,就無須再決定履行。
二是決定履行的內容應區別不同情況確定。對于行政機關明確拒絕的,如果經過司法審查,認為拒絕不成立的,可以直接決定行政機關公布特定政府信息。對于在法定期限內拖延履行,或者不理睬、不答復的,如果拖延行為理由不成立,應決定行政機關在一定期限內答復,但不宜直接決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
三是對于責令履行期限,可以參照《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能當場答復的,決定行政機關接到申請后當場答復,其他情況決定行政機關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
3、關于駁回訴訟請求決定: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后發現該行政機關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另外,行政復議機關審查后發現申請人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受理條件的,復議機關也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
4、確認違法決定
適用較多的是復議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的行為侵犯其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復議機關經審查認為行政機關的公開行為的確侵犯申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但因行政機關信息已經公開,具有不可撤銷性,因此這種情況下只能確認該公開行為違法。
信息公開條例對申請故意的范圍、申請人的資格都做出了限制性的規定。在申請人資格確定后,對于滿足申請人資格條件的,只要是不屬于那些政府的保密信息,都是可以向其公開的。
群眾如何申請政府信息公開?
河北低保信息公開有哪些內容?
信息公開申請書范本該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獲取交通事故證據
2020-12-17多少日內做出工傷認定決定
2021-01-17醫療事故處理標準
2021-01-25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權
2021-03-12政府部門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2021-03-02網上傳播隱私信息如何處理
2021-03-11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遺產繼承可否跨區辦理公證
2020-12-28上班途中遇車禍 公司拒絕工傷賠償
2021-02-07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經濟裁員能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2-24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7交強險起訴保險公司流程
2020-12-16客戶突發心臟病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2-28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