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建筑物。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搶險救災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屬于臨時用地的,災后應當恢復原狀并交還原使用土地者使用,不再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屬于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在災情結束后6個月內申請補辦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第二十八條規定: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占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1年內恢復種植條件。
2014年,《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3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臨時用地審核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5號,以下簡稱15號文件)規定4類用地不得認定為臨時用地:有臨時用地批準文件、無臨時用地合同或者有臨時用地合同、無臨時用地批準文件的;臨時用地批準文件、臨時用地合同有效性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不在時效期內的;臨時用地位置與批準的位置不一致的;改編批準的臨時用地用途,興建永久性建(構)物等設施的。
同時,15號文件還將臨時用地分為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臨時用地、地質勘查臨時用地、搶險救災臨時用地、采礦用地等方式改革試點臨時用地等4大類。其中,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臨時用地項下又細分為交通(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碼頭等項目)、水利(含水電,指水庫、河渠等項目)、能源(指火力發電、核電、石油天然氣等項目)、管線(指輸油、輸氣干線項目)、采礦(指除采礦用地方式改革試點之外的采礦項目)臨時用地等5個子項。
綜上,我們理解,對臨時用地的認定應重點把握兩點:一是是否依法得到批準,二是是否依法簽訂了臨時用地合同。凡無臨時用地批準文件和臨時用地合同,或者臨時用地批準文件、臨時用地合同有效性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不在時效期內的,以及超出國土資源部批準的采礦用地方式改革試點規定范圍的用地,一律不應認定為臨時用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扭送需要辦理傳喚手續嗎
2021-02-28查封,扣押是什么意思,他們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3管轄法院的選擇方法有哪些
2020-11-09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交通事故篇> 何為飲酒駕車、醉酒駕駛,該如何處罰?
2021-03-11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