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從無的法條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確立疑罪從無原則的意義
(一)堅持疑罪從無原則,實現了對“疑案”的推定與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的統一。舉證責任的理論,其主要的意義在于案件事實真相真偽不明時,法官可根據舉證責任理論,判決由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敗訴的責任。從我國《刑事訴訟法》上看,刑事訴訟上的舉證責任,主要由控訴機關承擔,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有罪或無罪的責任(當然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少數罪行例外)。由此,當控訴機關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人有罪,應由控訴機關承擔敗訴的責任。被告人可在案件事實真相真偽不明時勝訴,獲得無罪的宣判。此即疑罪從無的應有之義。
(二)堅持疑罪從無原則,有利于保障人權。在刑事訴訟中,與強大的國家機關相比,被告人顯得十分弱小,不僅調查取證的力量不如前者,而且還在于前者掌握著國家強制權。因此,應給予被告人特別的保護。疑罪從無原則正好能起到這一作用。而且疑罪從無原則在給予被告人特別保護的同時,達到了對其他社會成員及整個社會普遍保護的功能,實現了《刑法》的保障功能。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疑罪從無的法條有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疑罪從無的法條主要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案例
2021-01-30兩個人合作的發明創造誰有申請權
2021-01-22商標轉讓可以無償贈予嗎
2021-01-01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不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怎么辦
2020-11-26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