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醫療糾紛訴訟是否要先鑒定
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醫療糾紛訴訟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鑒定,醫療事故鑒定并非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說,患者只要有證據證明自己或已死亡的親屬接受過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并因此受到損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就應當立案受理。
二、醫療糾紛的案由怎么確定
醫療糾紛案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另一類是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即醫療事故之訴與醫療人身損害之訴。雖然這兩類案件都與醫療行為有關,但前者是以構成醫療事故為前提,而后者則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它醫療過失行為。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與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無論是法律適用、鑒定類別、賠償項目,還是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上,兩者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說,以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向法院起訴,無論是從訴訟策略,還是從利益權衡上講,都對患者更為有利。
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時間限制
(一)一般情況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時效。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據此,醫療事故鑒定的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結果發生后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為死亡后一年內應當提出鑒定申請;如損害結果在多年后發現,自發現后起算一年,但超過20年的法院將不保護,鑒定亦沒有實質意義。
(二)進行尸檢時的申請。在患者死亡的情況下,進行尸檢查明死亡原因是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前提!但尸體要保存患者死亡時物理、化學之狀態參數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殊大,故不能不有所時間限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并簽字。尸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承擔尸檢任務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有進行尸檢的義務。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尸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尸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尸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要注意的是進行尸檢時的申請期限是不變期間,切不可逾越,否則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三)再次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期限。《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收養關系的解除途徑
2021-02-04扭送適用于行政處罰嗎
2020-11-20公司上市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01欠工資不給股東有什么責任
2020-12-27期待利益要具備什么條件
2021-02-08買病假條屬于違法行為嗎
2020-12-20雇傭關系的性質是怎樣的
2021-03-19未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是否違法
2020-11-12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律師函可以拒絕簽收嗎
2021-03-14公司分立建筑資質如何分立
2020-12-23共同保證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24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