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辯權,顧名思義,是一種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在司法實踐中,若出現法定事由后,相關當事人是可以利用抗辯權減輕自己的責任的,我們知道,抗辯權只出現在雙務合同中,若在簽訂合同時,雙方當事人約定放棄抗辯權,此時是否有效呢,也即放棄抗辯權有效么?現在就來一起了解下吧。
一、放棄抗辯權有效么?
簽訂合同之前,法律上允許抗辯權約定放棄。
二、什么是抗辯權
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三、抗辯權的特征
民法上的抗辯權很多,諸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先訴抗辯權、時效消滅抗辯權等等,這些抗辯權除了具有民事權利的一般特點之外,還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抗辯權的客體是請求權,而且該項請求權只能是具有財產內容的抗辯權。民事權利如果從作用上劃分,可區分為請求權、抗辯權、支配權和形成權四種,其中請求權的客體為被請求人的給付行為,支配權的客體為被支配的對象如物、智力成果、人格利益等,形成權的客體為民事法律關系自身,而抗辯權的客體則是他人的請求權,這是由抗辯權的作用所決定的,因為抗辯權是對抗他人請求權的一項權利,其行使的結果是他人的請求權暫時或永久地不能實現。同時,請求權作為抗辯權的客體只能是具有財產內容的請求權,比如物權的請求權、債權請求權,如果是具有人身內容的請求權(如人格權請求權)則不得成為抗辯權的客體,因為在民法上對人身權的保護優于對財產權的保護,人身權請求權一旦產生,任何法律都不得附加條件對其行使給予限制。
(二)抗辯權是一種防御性而非攻擊性的權利。只有一方當事人行使請求權,另一方當事人才可能對此進行抗辯,否則“對抗”就無從談起。比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德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六條規定:“因雙務契約而負擔債務者,在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之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的義務者,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也規定:“雙務契約當事人的一方,于相對人履行其債務前,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但是,相對人的債務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因契約互負債務者,于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之義務者,不在此限。”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從以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規定可以看出,只有在負有同時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請求履行時,另一方才可行使抗辯權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否則就不能行使抗辯權。再比如時效完成抗辯權,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時效完成后,義務人可以拒絕給付。”我國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的學者建議稿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這里,“義務人可以拒絕給付”,是以“時效期限屆滿”,權利人請求給付為前提條件。如果沒有“請求”,那么就沒有“拒絕”即抗辯可言。因此,抗辯權永遠都是消極的、被動的,其作用主要在于防御,而不是攻擊。
(三)抗辯權的有效行使權是對請求權效力的一種阻卻。它并沒有否認相對人的請求權,也沒有變更或消滅相對人的權利。比如不安抗辯權,《德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條規定:“因雙務契約負擔債務并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的財產于訂約后明顯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時,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法國民法典》第一千六百一十三條規定:“如買賣成立后,買賣人陷于破產或處于無清償能力致使出賣人有喪失價金之虞時,即使出賣人曾同意延期支付,出賣人亦不負交付標的物的義務,但若出賣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證則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規定:“雙務契約當事人的一方,于相對人履行其債務前,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但是,相對人的債務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一方,應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之財產,于訂約后顯形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時,如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
由于我國私發主要采取的是意思自治原則,故而對于雙方當事人,在擬定合同時,可以自愿放棄一些權力,故而抗辯權也是可以約定放棄的,這也就回答了放棄抗辯權有效么這個問題,當然,若抗辯權的放棄還附加了一些免責條款,是需要采取適當方式提醒對方的。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政局撤銷結婚證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14未支付股權轉讓款是否應承擔債務
2021-01-08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最新的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1-03-14銀行批貸后不放款怎么辦
2021-03-22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保險代理人的作用
2021-03-14拆遷時土地出讓與劃撥有區別嗎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