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后損失訴訟時效是什么時候?
在合同解除返還原物,因該物權返還請求權自合同解除生效之時產生,其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應為合同解除生效之時。因解除合同,產生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在協議解除的情況下,當事人有損害賠償的約定時,依其約定。當事人未采取補救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等情況下,其起算點為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次日 。
合同解除后,合同關系解除,就不存在違約責任。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所以,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現為違約責任,而是一種民事責任,主要包括不當得利返還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
二、合同違約方能否主張解除合同
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九十四條規定了合同解除的情形,盡管對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沒有明確,但結合民法理論其立法本意應作如下理解:
(一)在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情形下,合同當事人均是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
(二)在當事人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只有約定享有解除權的合同當事人才能行使解除權;
(三)在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情況下,當事人雙方均具有解除合同的權利,也就是合同雙方均可以成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
(四)因當事人一方違約行為,具體包括預期違約、遲延履行和根本違約等其他違約行為,導致合同解除的情形;只有守約方才享有合同解除權,也就是當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違約情形時,任何一方都不具有合同解除權,不能直接產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如若要解除合同,只能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對合同是否解除進行裁判。
因合同的解除而造成損失的,應當由合同雙方協商對損失進行賠償,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則可以通過司法訴訟的方式來進行解決,在司法程序上,對因解除合同而造成的損失的訴訟時效有明確的規定,應當主張按照法律上規定的相關時效來對當事人進行合理的賠償。
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分期債務訴訟時效如何計算
欠款訴訟時效有哪些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繼承不用公證了嗎
2021-01-26貸款融資可以置換股權嗎
2020-11-09拆遷支票丟失怎么辦
2021-01-07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執行董事可以外聘嗎
2021-02-20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意外事故保險的賠付是怎樣的
2020-11-30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談人身保險業務中定點醫院管理行為的性質-----兼談限制競爭行為
2020-11-23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拆遷后拆遷補償協議書有什么作用
2021-01-03公租房動拆遷安置補償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
2020-12-20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范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