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務員回避制度的啟動主體不同,公務員回避的方式有三類: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及決定回避。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公務員認為自己與處理的公務具備法律規定的回避情形時,向有關負責人主動請求回避處理,有關負責人對公務員的申請依法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的決定。
2.申請回避。申請回避,是指公務的利害關系人認為處理案件的公務員具備法律規定的回避情形時,在公務執行結束前,依法向有權機關請求停止該公務員繼續處理該公務,有權機關依法對此申請進行審查后作出是否準許申請的決定。
3.決定回避。有權機關可以在沒有公務員提出自行回避或利害關系人提出回避申請的情況下,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認為公務員存在回避情形的,可以徑行作出回避決定。
公務員回避包括三種類型:職務回避、地域回避、公務回避。
一、職務回避。所謂職務回避,是指對有某種親屬關系的公務員,在擔任某些關系密切的職務方面作出的限制。《公務員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公務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擔任雙方直接隸屬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職務,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和財務工作。”實行職務回避,有利于防止親屬間相互干擾、相互利用,有利于實現機關的科學管理,使公務員做到秉公辦事。
二、地域回避。地域回避是指對公務員原籍任職方面所作的限制規定。《公務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公務員擔任鄉級機關、縣級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應當實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擔任縣、鄉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如縣長、副縣長、鄉長、副鄉長等,均不得在原籍任職。實行地域回避,可以避開本籍親友對公務可能造成的干擾,為公務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以保證其秉公辦事,廉潔奉公。
三、公務回避。公務回避,是指對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所處理的問題涉及本人或者與本人有某種親屬關系的人員時所作出的限制性規定。《公務員法》第七十條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涉及本人利害關系的;涉及與本人有《公務員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所列親屬人員的利害關系的;其他有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實行公務回避,一方面可以避免公務員徇私舞弊,或由于個人偏見、礙于情面引起不公正處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嫌疑,樹立公正無私的政府形象。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破壞軍婚罪有何規定
2021-02-07銀行委托第三方催款屬于泄露隱私嗎
2020-11-27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判刑
2020-11-20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離婚協議沒標日期有效嗎
2021-01-23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平等原則
2021-01-18關于土地流轉政策
2021-01-10項城拆遷房屋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1-28房子賣了沒過戶現在拆遷能拿補償款嗎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