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不當得利糾紛怎么處理
1、受益人應返還所獲利的全部財產(包括原受利益及孳息)。返還財產時,各方有約定的,依約定;沒有約定的,按以下原則進行:
(一)所獲利的財產為特定物的,返還原物;若原物被丟失或損壞,則折價補償。
(二)若財產為種類物但己被丟失或損壞,則須返還同類物或折價補償。
2、受益人受益時,不知道沒有法律上原因的,僅以返還請求權提出時的現存利益為限承擔返還義務?,F存利益指的是受益人所受利益扣除以下項目所存有利益:
(一)受益人因受領和保存所受利益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和有益費用。
(二)受益人因信賴所受利益不致返還,而將自己財產給予他人所受的損害。
(三)受益人原有的權利因受領利益而致消滅或減少所受的損害。
(四)由于受領物本身的性質或瑕疵,直接對受領財產所造成的損害。
3、受益人受益時,明知沒有法律上原因的,應將其所受之利益,附加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并返還,如有損害,并應賠償。
受益人受益時,不知道沒有法律上原因,但其后知道的,應返還自其知道無法律原因時的現存利益,附加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并返還,如有損害,并應賠償。
受益人為受領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可以在所受利益范圍內主張扣除,為保存利益所支出的有益費用就受益人返還時現存的增加額度內主張扣除。
4、善意受益人將應返還的利益無償讓與第三人,而主張所受利益己不存在的,利益受損人可基于物權的追及效力向第三人主張返還。
5、因侵權行為取得利益而致他人受損害的,受損人有權選擇依照本處理意見要求其承擔不當得利返還責任或者依照侵權行為的法律規定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1、必須一方獲得財產利益。一方取得財產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實結果而獲得了或增加了財產或利益上的積累。受益人獲得的利益限于財產利益,即可以用金錢價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屬于此利益范圍。判斷受益人是否受有財產利益,一般以其現在的財產或利益和如無與他人之間發生利益變動所應有的財產或利益總額相比較而決定。如:財產或利益的積極、消極增加。
2、一方受有損失。僅僅有一方受有財產上的利益,而未給他人帶來任何損失,不成立不當得利。這里的損失,既包括現有財產或利益的積極減少,也包括應增加而未增加利益的喪失。
3、取得利益與所受損失間有因果關系。受損人的損失是受益人的受益所造成的結果,受益與受損間的因果關系只表現二者之間的一種變動的關聯性,既不要求他方受到的損失與一方接受的利益同時發生,也不要求二者的范圍或表現形式相同。一般情況下,取得利益與受到損失是基于同一事實發生的,盡管由兩個原因事實引起受益與受損,但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應認定構成不當得利。因此,只要他人的損失是由取得不當利益造成,或者如果沒有其不當利益的取得,他人就不會造成損失,就應認定受益與受損間有因果關系。
4、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在我國《民法通則》稱之為“沒有合法根據”即無法律上的原因。無法律上的原因是指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權利或者財產的取得沒有法律上直接原因。利益的取得是否得當,并不完全取決于不當得利的產生過程,權利或者利益的取得過程合法,并不能表明受益人保有利益得當。所以,無法律上的原因,并非指取得利益的過程欠缺法律依據,而應當指取得利益并繼續享有利益欠缺正當性或者法律依據。
上述就是小編對“不當得利的法律依據”問題進行的解答,不當得利的法律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該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所取得的利益就是不當得利。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建房以罰代批有效嗎
2021-01-29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2019最高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的判案標準最新規定
2021-01-23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離婚后如何強制執行探望權
2021-03-10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職業禁忌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03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什么情況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1-02-12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