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策一:追蹤財產線索,及時申請財產保全
案例:老王和老李是多年的同事,老李準備出去自己開公司,老王追求穩定,不愿意隨老李離開。老李以公司名義向老王借款80萬元用于資金周轉。老李的創業之路舉步維艱,公司經營不善,老李為維持自己的面子仍然死死撐著。因為公司的現金流一直很緊張,老李始終沒能將錢還給老王。
后來,老王聽到老李的公司維持不繼、已經不再經營了,又聽說老李最近還忙著出國的事。趕緊聯系老李,但是老李卻一直不接老王的電話。老王擔心老李一走了之,留一個公司空殼,無法歸還借款,立即向法院提起訴前財產保全申請,申請保全A公司的經營設備及銀行存款。
在法院采取查封和凍結措施后,老李主動來到法院,稱法院的保全措施使得其本來經營不善的公司更加雪上加霜,由于公司的賬戶被凍結,導致公司的各種資金周轉都無法繼續,說老李承諾只要老王撤回對A公司的保全申請,他就將80萬元的借款及利息一并償還。后雙方在法官的調解下,老王最終收回了借給老李公司的80萬元本金和利息。老王在收回借款后,法院依法解除了對A公司的保全措施。
法官析法:
財產保全是債權人保護自己權益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債權人實現到期債權,避免財產損失。但是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必須依照法律規定進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章“保全和先予執行”的規定:
一是保全有范圍限制,只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二是保全措施限于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且在保全后應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
三是對特殊的財產有特殊的保全規定,如對季節性商品、鮮活、易腐爛變質以及其他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時,可以責令當事人及時處理而法院保存價款,必要時也可以由法院變賣后保存價款,又如對抵押物、質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但不能影響抵押權人、質權人、留置權人的優先受償權;
四是其他單位或個人有協助義務,主要指對債務公司到期應得收益或債權采取保全時,其他單位應協助限制債務公司支取,不得隨意清償。
本案中,老王擔心A公司財產被老李轉移無法清償,故先行提起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法院根據老王請求的財產線索以及請求財產屬于A公司的事實,在老王依法繳納了80萬元的保證金的前提下,對A公司的經營設備和存款采取了保全措施。老李面對法院的查封和凍結措施,知道逃避債務已經不可能,反而會擴大自己公司的損失,便主動選擇了償還債務。
因此,保全措施只要運用得當,債務公司就是想惡意逃債,也逃脫不了法律的規制。
法律對策二:公司清算不通知,清算組成員應賠償
案例:喔喔公司與**公司存在較長時間的合作關系。2012年初,Y市的一個大型建筑項目需要將裝修業務外包,承建方表示等裝修結束、房子銷售后再結清賬款。**公司股東周某覺得該項目盈利較大,于是力促**公司承接了該項目。因為中途資金存在困難,向喔喔公司借款120萬元用于購買裝修材料。然而,上述大型建筑項目因不符合城市規劃而被關閉,**公司僅從承建方那里得到了勉強達到裝修成本的價款。**公司陷入困難,又因未參加企業年檢被工商局吊銷了營業執照。
2013年底,**公司的股東周某和李某對公司進行清算,清算的結果為:**公司在清算期間無對外債權債務,**公司已經結清各項稅款、無應繳未繳稅款、無未付福利費、職工工資已結清、債權債務已經清理完畢,公司剩余資產總額為1200553.95元,全部歸股東所有。但**公司在清算時未向喔喔公司履行調解書確定的120萬元的給付義務。喔喔公司得知**公司注銷登記后,以周某、李某作為清算組成員,未向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隱瞞公司巨額債務騙取工商注銷登記為由,起訴要求周某、李某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周某、李某作為**公司的股東,并在**公司清算中擔任清算組成員,應當依法履行清算義務。由于周某、李某未依法履行通知義務,造成**公司未及時申報債權從而未獲清償的后果,故周某、李某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周某、李某連帶賠償喔喔公司損失120萬元。
法官析法:
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公司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
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一條規定:“公司清算時,清算組應當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將公司解散清算事宜書面通知全體已知債權人,并根據公司規模和營業地域范圍在全國或者公司注冊登記地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進行公告。清算組未按照前款規定履行通知和公告義務,導致債權人未及時申報債權而未獲清償,債權人主張清算組成員對因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本案中,周某、李某作為**公司的股東,同時也是清算組成員,在對**公司進行清算時,應履行法定的清算組成員職責。而周某、李某在**公司進行清算時,無視喔喔公司的債權,未依法履行通知義務,就簽署了載有“債權債務已清償完畢”的清算報告,導致喔喔公司的債權未能通過清算程序進行清償。此損害賠償責任應屬于民事侵權責任,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需具有因果關系是民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之一,故周某、李某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應限于與未依法履行通知義務有因果關系的部分。清算報告顯示**公司無債權債務,清理完畢后的剩余資產總額為1200553.95元,故周某、李某應當在剩余資產總額1200553.95元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此法院判決周某、李某連帶賠償喔喔公司損失120萬元。
對策三
法律對策三:公司吊銷不清算,股東有錯要賠償
案例:2014年2月,**公司將**公司告到法院,要求**公司歸還其欠款及違約金共100萬元。原來,**公司曾因業務往來而欠**公司90萬元,約定違約金10萬元,但因**公司無法在履行期限截止之日償還。**公司只好起訴至法院。**公司雖認可該債務,但表示無力償還,同年4月法院判決**公司償還**公司欠款及違約金100萬元。判決生效后,**公司在判決規定的還款期內仍未收到**公司的還款,只好申請法院予以強制執行。8月,執行法官在執行過程卻發現,**公司已經被工商局吊銷營業執照,且**公司無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遂裁定中止執行。
同年12月,**公司將**公司的兩名股東薛某和錢某訴至法庭,認為二被告作為**公司的股東和清算義務人,在**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拒不履行清算義務,惡意逃債,致使**公司不能獲得債權清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二被告薛某、錢某認為,二人雖然未在法定日期內對公司開始清算,但也未導致公司財產的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兩人之所以未進行清算是因為**公司已無財產,公司賬冊和文件不全,無法進行清算。
法官經審理后認為,薛某和錢某作為**公司的股東,有對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進行清算的法定義務,而其未及時按照法律規定組成清算組對公司自行清算;且公司的財務賬冊和文件不全,使得公司財產經強制執行仍不能清償債務;被告亦未能證明債權人的損失并非其未及時清算造成的,故二被告應對**公司的債權承擔賠償責任,賠償范圍以**公司訴**公司還款糾紛一案的生效裁判文書確定的給付內容為準。
法官析法: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解散。”
同時,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并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可見,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有限公司的股東應在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
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因此,公司股東不及時清算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股東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本案中,**公司對**公司的債權已經法院生效裁判文書予以確認。**公司的股東薛某和錢某在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不及時清算,公司的財務賬冊、文件等不全亦無法清算,同時又不能證明其不及時清算沒有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公司在無法通過強制執行程序實現債權的情況下,以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為由起訴要求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法院應當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判決予以支持。
對策四
法律對策四:公司無法清算,股東應連帶清償
案例:**通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租用了朱-飛名下的樓層作為辦公地點,每年的12月份支付當年租賃費20萬元。因**通公司經營不善,故一直未支付朱-飛租賃費。2014年3月,朱-飛以前三年的租賃費未支付為由將**通公司訴至法院。法官對該案件進行調解,**通公司同意3個月內支付租賃費60萬元整。三個月過去了**公司并未付款,朱-飛向法院申請執行。執行法官在執行中發現**通公司已不在注冊地址經營,且未發現該公司的賬戶存款,其法定代表人也下落不明,于是中止執行。朱-飛只好請求法院對**通公司進行強制清算,但因該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沒有任何財產、賬冊、重要文件,其人員下落不明,不具備清算條件而被法院裁定終結清算程序。
在律師的協助下,朱-飛查詢到路橋通的股東分別是甲、乙、丙、丁、戊五家公司。朱-飛將五家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訴訟過程中,甲公司向其他四家公司發出清算函,但未得到回應,故清算未能進行。法院在審理中發現,丁、戊公司已經被吊銷營業執照且下落不明,而甲、乙、丙公司對**通公司的經營狀態和實際辦公地點并不知情,也不知道其營業執照、公章、財務報表等材料以及經營管理人員的下落。于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的規定,認為五家股東公司已逾清算的法定期限,且進行清算的條件并不具備,應當對朱-飛的債權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甲乙丙三家公司不服,上訴到中院,甲公司稱**通公司作為依法成立的公司法人應依法以其全部財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且甲公司一直主張清算,因其他股東的原因才致清算無法進行,朱-飛的債權不能得到清償與其怠于履行清算義務無因果關系;乙公司稱朱-飛未能提供證據證明**通公司怠于履行償還義務,且該債務也非乙公司的原因所致,乙公司也未實施任何導致**通公司有效資產減損或債務增加的行為;丙公司也認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在其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丙公司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了應盡義務,且**通公司尚未辦理注銷登記。三家公司都主張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中院審理后認為,公司法明確規定股東應在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這是股東的法定義務。而若股東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無法清算,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甲乙丙三家公司既不清楚**通公司的經營狀態,也不清楚公司文件的下落,丁戊公司業已被吊銷營業執照,這些行為已經構成怠于履行股東義務,導致了公司無法清算的后果,故應當對債權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中院據此駁回甲乙丙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審判決。
法官析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賬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該司法解釋明確了公司股東怠于履行清算義務導致公司無法清算時,應承擔的債務責任不以公司解散時的實際財產為限,而是以股東個人的全部財產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本案中,**通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五家股東未及時啟動清算程序。后雖然甲乙丙三家股東在庭審中表達了清算的意愿,但是卻因不清楚**通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文件的下落而無法開展,丁、戊公司更是下落不明。五家股東這種不聞不問、一無所知的行為已經構成怠于履行股東責任,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有限責任。作為公司的股東,在享有對公司控制權的同時,應當時刻關注公司的狀態,不應該對公司的經營狀況處于無知狀態。關于公司主要財產、賬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的舉證問題,也應由股東承擔更多的舉證責任,在股東不能提供公司賬冊、文件等具體下落甚至不能提供上述材料線索的情況下,應當認定債權人的舉證責任完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目的就在于督促股東在公司解散后及時清理公司財產和債權債務,避免股東以賬冊、文件等丟失為由惡意逃避清算責任,保障債權人債權的依法實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多少日
2021-02-20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條件存在什么問題
2020-11-30通常房間的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4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是什么
2021-02-01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遺產
2020-11-18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