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只需客觀行為違法,不以主觀過錯為要件,不問加害人的故意或過失;另一種觀點認為,以主觀過錯為要件,該種觀點又分為兩派主張,一派認為限于故意或過失才能請求損害賠償,另一派認為以主觀故意為要件。
筆者認為,此種侵權行為應以過錯為要件,且過錯包括故意或過失,而不僅限于故意。不以過錯為要件的觀點實際上是主張無過錯責任,其理由是,為了體現對姓名權的特殊保護,法律應順應侵權行為法的發(fā)展趨勢,對此種侵權應采用無過錯責任。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它不符合無過錯責任的思想。無過錯責任的基本思想是對不幸損害進行合理分配,即針對危險場合,根據公平正義的原則,由獲得利益者負擔危險責任。而侵害姓名權并非危險場合,因而不必采用無過錯責任。其次,無過錯責任以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為限,未規(guī)定者不得適用,法律未特殊規(guī)定此種行為適用無過錯責任,自然不得適用。僅限于故意的主張顯然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而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對于此種侵權行為沒有特殊理由提高作為其構成要件的過錯的程度。誠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主觀上常常表現為故意,但不能據此排除過失的過錯形式。
公民的姓名權本質上是公民的人格權,公民使用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這種權利是公民姓名權的基本內容之一。除社會交往中的正常使用等情形外,使用他人姓名必須經本人同意,否則,就是對他人人格權的不尊重,也是對保護他人姓名權的義務的違反。違反義務自然要承擔責任,尤其是在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為自己營利的情形,更是如此。侵害姓名權行為的構成并不以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最終社會效果為要件,這只是在劃定賠償范圍時需要考慮的一個情節(jié)問題。
二、姓名權主體在訴訟中死亡,其權益能否被繼承
姓名權是一項與公民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人格權,因而具有專屬性,即只有權利人自己才能享有姓名權,權利人可以允許他人使用其姓名,但不能作為遺產繼承,這是理論界的通說。公民的死亡意味著肉體和精神的消亡,但是,死者生前享有的姓名權并未隨其肉體和精神的消亡而消亡,被告在原告生前侵害其姓名權的行為是客觀存在的,并不隨原告死亡而消失,此部分民事權益理應由其繼承人繼承,這與直接繼承姓名權不同。
三、關于賠償范圍
姓名權的損害是一種非財產的損害,它以精神損害為內容而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因為它體現的是人格利益而不是財產利益。姓名權雖無財產內容,但與權利主體的財產權有一定的聯系,可以間接地導致姓名權主體的財產損害。但姓名權的損害本身不等于財產損害,不能將姓名權的損害理解為既是一種精神損害又是一種財產損害。根據最高法院關于確定民事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司法解釋,姓名權受到侵害的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撫慰金,數額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jié)、后果、獲利情況等因素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1-09股民能參加股東大會嗎
2021-02-06企業(yè)要排污的話必須要取得排污許可證嗎
2020-11-202020年公司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上市
2021-02-22不動產是否可以內部鎖定不讓質押
2021-03-21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guī)定
2021-02-27如何認定夫妻債務
2021-03-15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qū)別
2021-03-19生產費和撫養(yǎng)費如何算
2020-12-25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違反規(guī)定徇私向親屬發(fā)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