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容易給他人的人身造成傷害,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他人的死亡,而此時是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但是在具體量刑的時候則是以其中的致人死亡情況進行處罰的。到底故意傷害致死量刑是怎樣的?律霸小編為您做詳細解答。
一、故意傷害致死量刑是怎樣的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
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情形
故意傷害致死的成立,客觀上要求傷害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對死亡沒有故意,但具有預見可能性。既然是傷害致死,當然應將死亡者限定為傷害的對象,即只有導致傷害的對象死亡時才能認定為傷害致死。但對于傷害的對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應注意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簡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綜上可知,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而此時,還要對死者家屬進行民事方面的賠償。但具體的賠償是多少,則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確定了。希望律霸小編帶來的內容,能夠幫助你進一步了解相關法律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愿離婚協議書無子女無房產的范本
2021-01-23離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是什么?
2021-03-20離婚協議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2021-01-26軍人離婚的規定
2021-01-17家暴離婚后財產怎么分割
2021-02-17未成年子女撫養費標準
2021-01-18孩子的出生證明有什么用?
2021-02-25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是怎么樣的?
2020-12-14子女撫養費協議范文
2021-02-08法院判決監護權歸屬的標準,怎么確定監護人
2020-11-16監護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0-12-15什么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27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02婚前財產如何界定時間
2021-03-25婚前財產離婚怎么分
2021-01-03新婚姻法婚前財產如何分割?
2021-02-24新婚姻法離婚房產分割辦法
2021-01-27再婚夫妻離婚房產分割怎么處理?
2021-01-29代書遺囑公證是什么意思
2021-02-15法定繼承是什么 有哪些特征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