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某人將物品交給他人保管,他人之后以合理價格賣給第三人。這種情況下,關于物品的所有權問題,很容易引發糾紛。如果上升到民事訴訟的話,就涉及到一個當事人舉證問題。那么善意取得的舉證責任誰來承擔?本文總結歸納了相關知識,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或即時時效,指動產占有人向第三人移轉動產所有權或為第三人設定其他物權,即使動產占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是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法律制度。在廣泛的商品交換中,從事交換的當事人往往并不知
道對方是否有權處分財產,也很難對市場出售的商品逐一調查。如果受讓人善意取得財產后,根據轉讓人的無權處分行為而使交易無效,并讓受讓人返還財產,則不僅要推翻已經形成的財產關系,而且使當事人在從事交易活動時,隨時擔心買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還,這樣就會造成當事人在交易時的不安全感,也不利于商品交換秩序的穩定。
二 、舉證責任是由誰承擔呢?
依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第三人若想取得所有權就必須證明自己是善意的,這樣無疑就加重了第三人的負擔,對第三人尤為不利,也使得動產的善意取得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若不由第三人舉證而由其他人舉證第三人為非善意,困難會很大,制約因素會很多,不利于舉證工作的開展。
筆者認為,善意的舉證責任應該由第三人來承擔,因為第三人是權利的主張者,依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應該由主張者來舉證,并且善意的意思表示是第三人作出的,所以由第三人舉證較他人更為方便、合理。同時為了減少第三人的負擔,第三人以外的其他人若想說明第三人非為善意,應負舉證責任。至于善意的標準,應有兩個:第一個是時間上的標準,也就是說,在合同訂立和履行之時,第三人不知道動產轉讓人對該動產不具有合法的所有權;第二個是實質條件,即第三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動產轉讓人對該動產不具有所有權。筆者認為,第三人只要能舉出這兩方面的證據,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善意性。
總而言之,在善意取得糾紛中,第三人是物品最終所有人。其他當事人在取證上面存在很多困難,而且很容易導致證據不足。盡管由第三人舉證會加劇其負擔,但是也要比他人舉證好一些。所以小編認為善意取得的舉證責任應該由第三人承擔。第三人只要能夠在時間上和實質條件上達到善意的標準,就可以證明自身行為的善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才能離婚,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24凈身出戶效力有多大
2020-11-162020最新離婚訴訟書范文
2020-12-15離婚協議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132020夫妻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14怎么和軍人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0單方起訴離婚需要辦哪些手續
2020-11-10離婚協議書范本2020
2021-03-11最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分割過錯方怎樣分割?
2021-01-05自愿離婚協議書2020模板是怎樣的
2021-02-22夫妻辦離婚手續在哪辦理
2021-02-072020年離婚律師費用收取標準
2021-01-05起訴離婚律師費用是多少
2020-11-14離婚了孩子能改姓嗎?需要哪些手續?
2021-03-05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錢
2020-11-18子女撫養權變更手續有哪些
2020-12-20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2021-03-23父母可以放棄孩子的撫養權嗎
2021-03-17監護權變更協議怎么寫?
2021-03-03離婚后還可以要求增加孩子的撫養費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