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是否犯罪并接受何種制裁是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判斷的,違法事實發生的不同階段會對行為人的量刑直接產生影響。法律術語將這些階段稱之為犯罪形態,每一種犯罪形態都會由特定的處罰標準。那么,刑法將故意犯罪形態分為幾種?
一、刑法將故意犯罪形態分為幾種?
犯罪形態是指故意犯罪在其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因主客觀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種犯罪形態。從階段到形態理論上措辭的變化。本章是犯罪構成理論的補充,也可以說是修正的犯罪構成。盡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態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構成要件,但因其行為本質上具有社會危害性,與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為表面上符合犯罪構成,但因其本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故不認為是犯罪。
1、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情形。
特征:(1)主觀上為了犯罪;(2)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為;(3)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4)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特征:(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特征:
(1) 中止的及時性。這是指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的過程中,犯罪一旦既遂,便沒有中止可言。
(2) 中止的自動性。這是指犯罪分子在自己認為有可能將犯罪進行到底的情況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動地放棄了犯罪,
(3) 中止的有效性。這是指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動放棄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4)中止的客觀性。中止不只是一種內心狀態的轉變,還要求客觀上有中止行為。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其一就是行為人準備去犯罪但是卻沒動手的預備,其二就是行為人作出犯罪行為但是沒做成的未遂,其三就是行為人開始犯罪之后自己卻又主動停止了的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辦理協議離婚程序
2020-12-10協議離婚房產應該怎么分割?
2021-02-23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怎么確定
2020-12-03離婚協議書生效時間是多久?
2020-12-15什么是訴訟離婚的簡易程序?
2021-03-16離婚必須找律師嗎?
2021-02-20孩子撫養權歸屬問題怎么解決,撫養費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28夫妻二人離婚后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15離婚后怎么爭取孩子撫養權?
2021-03-10離婚后撫養權變更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12最新婚姻法房產分配規定是什么?
2020-12-24如果夫妻離婚房產怎么分配最合理?
2021-01-26婚后個人財產都包括了哪些
2021-02-15怎么界定夫妻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
2021-03-11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是怎樣的
2021-01-08婚內財產協議有什么法律效力
2021-01-05遺產分割時效怎么計算?遺產分割時效怎么計算
2020-12-09法定繼承人有哪些 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20遺產稅稅率是多少?
2020-11-30代書遺囑范文中有什么內容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