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作為合同體系的一項法律制度,合同解除具有以下法律性質:
1、合同解除適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合同只有在有效成立后、履行完畢前才發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可撤銷合同及無效合同因屬于效力瑕疵或欠缺的合同,不受合同解除制度調整。
2、合同解除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為避免當事人濫用合同解除制度,從而維護合同的嚴肅性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穩定性,法律規定合同解除必須具備法定條件或約定條件,禁止當事人任意解除合同。所謂法定解除,是指由法律規定在一定條件下解除合同的行為。例如,<合同法>第94條規定的5種情形。所謂約定解除,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當出現解除合同的條件時,合同解除。當然,當事人不必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解除合同,也可以事后經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3、合同解除必須有解除行為。我國法律沒有采納當然解除主義,即具備合同解除條件,就可以解除合同。因此,當事人要解除合同,必須有解除行為。合同解除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第二種是享有法定或約定解除權的一方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解除方必須具有法定或約定解除權,沒有解除權的解除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
4、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基于合同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合同關系)消滅。理論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權的效力是合同關系自始消滅。所謂合同關系自始消滅,是指當事人負有恢復原狀的義務,亦即合同解除的效力溯及既往。第二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權的效力是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所謂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是指合同關系自解除時消滅,合同解除前的關系仍然存在,亦即合同解除不溯及既往。我國(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由此可見,我國合同法采納的是第一種觀點,即合同解除的效力溯及既往。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居離婚需要什么證據,包括什么?
2021-02-06分居后起訴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312020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7離婚去哪里辦理?離婚手續怎么辦理
2020-11-15近幾年的中國離婚率是多少?
2021-01-09離婚孩子撫養費多少
2020-12-01變更撫養權代理詞是怎樣的
2021-02-11小孩出生證明丟了怎么補辦?
2021-02-03非婚生子女變更撫養權應該怎么做?
2020-11-21孩子撫養權協議書應該怎么寫?
2021-03-23在重慶未婚生子怎么上戶口
2021-01-02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22杭州獨生子女費發放標準
2020-12-13夫妻離婚怎么爭取孩子撫養權?
2020-11-18繼子女繼承權怎么確定的?有哪些標準
2021-02-23繼子女能繼承遺產嗎?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08繼子女對繼父母有贍養義務嗎,相關法律依據是怎樣的
2020-11-10離婚協議附帶孩子撫養權問題是什么?
2021-01-09哺乳期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所需要包含什么內容
2021-02-04哪些情況下能夠做親子鑒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