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據的格式寫法
借據的寫法一般來講包括三部分。(一)標題借據的標題可以由兩種方式構成:其一,直接由文種名構成。即在正文上方中間寫上“借條”或“借據”字樣。其二,在第一行空兩格后寫上“今借到”作為標題,而正文的其它內容放在下一行頂格寫,
其實這是一種省去標題的借據的寫法。例:今借到劉*東同學的《辭海》(上冊)壹本,一月后送還。此據借書人:周*剛(簽名蓋章)×年×月×日(二)正文正文要寫明下列一些內容:首先,從哪里得到了什么東西,數量多少。要寫出所借的錢物的數目及物品的品種、型號、式樣、規格等。借出方也需寫清楚。從單位借出的錢物要寫上所為何用。其次,寫明歸還的具體日期或大致時間,有較為復雜的情況,則要寫明具體歸還的方法。(三)落款要寫上寫借條者的單位名稱和經手人姓名或借方個人的姓名。必要時需加蓋公(私)章,以示負責。單位、個人名稱前一般寫上“立據人”或“借款人”字樣。在署名上還要寫上借錢物的具體時間。年月日要寫齊,不要只寫月日。
欠據與借據的訴訟時效之爭是一個老話題了,但在學界和實務中一直得不到統一。筆者略抒己見,以供專家和司法實踐工作者參考。
一、傳統意義上的時效之爭。對于注明了還款日期的欠據和借據的訴訟時效,通說上沒有爭議,認為還款日期到期之日,債務人沒有或拒不履行債務,應視為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所以訴訟時效應從還款日期之日起計算為兩年(一般訴訟時效為兩年),超過兩年,債權人的債權將不受法律保護。對于沒有注明還款日期的欠據和借據,長期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應適用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即債權人在20年內的任何時候,向債務人主張權利之后,債務人不自動履行,均可以在此之后的兩年內再向法院起訴而不超過訴訟時效。因為只有主張了權利,債務人不能履行或拒不履行,債權人才會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如果不主張就不會知道債務人會不會履行,從而債權人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但超過20年,就不再受法律保護,而不管債權人是否知道自己權利受到侵害)。另一種觀點認為,訴訟時效應從出具欠據或借據之日起計算,因為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屬于約定不明,債權人可以隨時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債務人也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即債務人出具欠據或借據之后,債權人便可馬上向債務人要求履行,故訴訟時效期間應從出具欠據或借據之日起計算為兩年。法律規定訴訟時效的目的和立法的原意在于:如果國家法律無限期地保護債權人早就享有的、但一直不行使的權利,現實生活中,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就會與社會的經濟秩序處于不穩定和不協調狀態,與經濟高效發展和循環的要求不相適應。事實上,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從各國法律對訴訟時效的規定來看,也是一個從時效長向時效短演變的過程。訴訟權利的喪失,也并不是意味著實體權利的消滅,而只是喪失了受國家強制力(即法律)保護的權利,而非自然權利。在民法理論上,除了訴訟時效,還有取得時效制度,即占有時效,它是指財產所有權人的非善意占有或經所有權人同意以公開的、連續的方式占有所有人財產,超過了法律規定的時效,就視同為占有人依法取得財產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及其司法解釋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和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權利的請求為時效中斷的事由,是囿于我國民事訴訟意識不強,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大都通過協商解決,涉訟較少,才作出的一個階段性的權宜之策。實際上當事人在訴前主張權利,從法理上講,不應視為時效的中斷和時效重新計算的事由。筆者認為,讓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據或借據的債權人在20年內都可以無條件地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而不超過訴訟時效,那么訴訟時效的規定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意義。
二、民法通則對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缺陷。為什么會形成長期性的上述訴訟時效之爭而不能統一,關鍵在于我國民法上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在合同之債上不好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侵權”二字,實際上是一個借用于侵權理論的概念,因此,訴訟時效期間對于侵權之訴而言,比較好操作,比如對于身體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人身損害賠償訴訟而言,訴訟時效就是從身體受到傷害之日起計算,如果傷害是持續性的,就應是傷害停止、穩定之日起計算,而對于欠據、借據這類合同之訴,如何理解債權人的權利遭到侵害之日存在一個邏輯上的悖論:如果對于注明了還款日期的欠據和借據,還款日期到期之日,債務人不還,就是債權人權利受到侵害之日,那么侵權之日就是債權債務形成之日,因為在還款日期到來之前,債務履行期限未到,債權債務關系尚未形成,債權人不能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而對于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據和借據,由于對債務履行期限約定不明,債權人可以隨時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債務人也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償還債務,債權人今天借款給債務人,明天就可以向債務人索要(而如果注明了還款日期則要等到日期到來之日才可以向債務人索要),那么出具欠據或借據之日就是債權債務形成之日,相應地也應認定為出具欠據或借據之日就是債權人權利受到侵害之日。然而將債務人出具欠據和借據之日認定為債權人權利受到侵害之日,似乎又很牽強,尤其對于借據而言,債權人出借給債務人款項,在債務人出具借據的當天,債權人又怎么會知道自己權利受到了侵害?這顯然不太合邏輯;如果知道,債權人就不會出借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調解書生效時間及其效力是什么?
2021-01-31離婚協議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4起訴離婚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2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分割案例
2021-02-12在我國單方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7部隊離婚需要什么手續?有哪些條件?
2021-01-04凈身出戶離婚協議書范文
2021-03-09夫妻感情破裂如何申請離婚
2021-03-21新婚姻法離婚財產的分配規定有哪些?
2021-02-10離婚后孩子撫養費標準有哪些?
2020-11-28離婚孩子撫養費多少
2020-12-01變更撫養權法律規定
2021-02-10非婚生子女撫養費怎么處理
2021-02-04離婚不給孩子撫養費怎么辦
2021-01-15孩子撫養權法律規定有哪些?離婚時確定子女撫養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2020-11-23最新撫養權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4單親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2-232020婚姻法子女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9訴訟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09被撫養人生活費用的認定范圍有哪些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