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加強公證執業紀律,規范公證行為,加強公證工作管理,確保公證質量,司法部近日下發了《關于公證執業“五個不準”的通知》,提出了進一步規范公證實踐的五項措施。《通知》共有五項,核心內容如下:
<1。對未核對真實身份的申請人,不得進行公證。公證機構和公證員應當嚴格審核公證申請人的身份,未經閱證、個別談話、質證、身份證鑒定書核實等程序,不得辦理公證。申請人使用臨時身份證,公證員未向公安部門核實的,不予受理公證申請。二是不得對非金融機構融資合同進行公證。在有關管理辦法出臺前,公證機構不得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或者相互之間的融資合同進行公證,并授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三是不允許辦理所有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委托公證。公證機構、公證員辦理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委托公證時,不得一次性辦理全部授權的重要事項的委托公證,不得在公證書中設置委托不可撤銷、代收售房款等內容受托人。四是不得辦理具有擔保性質的委托公證。辦理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委托公證時,公證機構和公證員應當嚴格審查申請人的真實意思,審查申請人是否與受托人有親屬關系,不得以委托為名辦理擔保或者具有擔保性質的委托公證。5未經實質審查,不得出具公證書。公證機構和公證員要更加重視考試。他們不應依賴書面證據而忽視溝通。不能只注重程序合規性,而忽視實體內容的審查。
從司法部出臺的“五條禁令”來看,它更像是一種補救措施,無疑將更好地保護業主權益。同時,“五條禁令”中有三四條對房地產交易產生直接影響,特別是對在外地買房、借名買房、賣房的炒房者。前段時間,北京發生一起詐騙案。一些騙子打著“以房養老”的幌子,誘騙部分老年人辦理債權憑證公證和不動產全權委托,將其不動產轉讓。甚至有些老人拿到1000元后,才被迫轉讓690萬元的房產。
在上述情況下,個別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時,在辦證、通知、送達等環節存在問題。
由于本案社會影響巨大,司法部出臺了“五條禁令”。
在這個“五不準”文件中,影響最大的是“不允許辦理涉及房地產處置的全部委托公證”,以及“重大事項一次一委托”,“不得在公證書中設置委托的不可撤銷性和受托人代為收取售房款”。這些規定意味著,無論房屋買賣,如果需要委托代理,房地產市場上的房屋交易時間都會延長,房屋整體周轉時間也會延長。可以說,法務部的“五條禁令”,是從另一個角度踐行“有房不炒房”的要求。
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取保候審最快幾天放人
2020-12-31賣假貨屬于詐騙罪嗎
2020-12-21被執行人的公司可以進行股東變更嗎
2021-01-17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登記房屋產權手續是怎樣的
2020-12-20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怎樣賠償
2021-02-05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